本报记者 郑玉倩 实习生 冉海龙
毕业季的脚步越来越近,空气中都弥漫着求职的紧张与期待。对于即将告别校园、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除了精心打磨简历、全力备战面试,还有一件事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了解并守护好自己的就业权益。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学生就业权益?它具体包含哪些核心内容?在求职路上,我们该如何擦亮眼睛,提前识别并避开那些可能损害权益的“暗礁”?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又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或采用合理途径果断维权,为自己讨回公道呢?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江苏大泰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朱良,请他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支招。
记者:什么是大学生就业权益,都包含哪些内容?
朱良律师: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涉及多个维度,主要包括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取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的权利、在求职中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享受专业就业服务的权利,以及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等。这些权益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保障大学生顺利从校园过渡到职场、在就业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与价值的重要基础。这些权益的保障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权益侧重各有不同。
在毕业求职阶段,大学生享有获取真实就业信息、接受专业就业指导以及被合理推荐等权益,这些是帮助他们精准对接岗位、顺利开启职业征程的关键支撑;进入签约环节后,权益则聚焦于自主选择签约单位、被公平录用,以及在对方违约时依法要求赔偿等方面,这些权益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就业过程的公正性,是保障大学生获得合理待遇的重要依托。
记者:大学生们在求职时往往会遭遇求职陷阱,特别是试用期期间,能否根据经验帮助分析一下会有哪些陷阱,如何规避这些陷阱?
朱良律师:首先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也就是说同学们入职即有权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赔偿。签订劳动合同后,同学们应当主动索取劳动合同原件,以便发生纠纷时为我所用。
其次是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最后,试用期是大学生初入职场时容易遭遇权益风险的环节之一,个别企业会利用毕业生缺乏经验设下陷阱,常见的有这几类:一是要求“试用合格后再签劳动合同”,以此逃避法定义务;二是试用期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不匹配,比如签1年合同却约定3个月试用期,明显违反法律规定;三是擅自延长试用期,甚至对同一劳动者多次试用,变相压低薪资;四是试用期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以“培训期”“考察期”为由不支付工资;五是随意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劳动者,且不给出明确依据。
关于试用期,大学生首先要牢记,若有试用期则必须在书面劳动合同中体现;其次要熟悉法律对试用期的规定,比如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再者,要明确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最后,若被随意辞退,要要求用人单位出具书面理由,对不合理辞退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仲裁机构维权,保留好考勤记录、工作凭证等证据,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记者:确实,维护自身的权益对于大学毕业生走好职场第一步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增强就业权益保护意识?
朱良律师: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提前筑牢就业权益保护的意识防线非常关键。首先要主动去了解自身享有的就业权益边界,比如哪些权利是法律明确赋予的、哪些情况属于权益受损;其次要系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弄清楚劳动合同内容和形式、试用期规定、工资标准、违法用工等核心条款,让法律知识成为保护自己的“硬通货”。
平时应多关注就业指导课程、典型维权案例,从别人经历中积累经验。同时也要培养“证据意识”,求职时注意留存招聘信息、沟通记录、offer、合同文本等材料,万一遇到问题能有据可依。只有从在校时就把这些“功课”做足,才能在踏入职场时更有底气,既不盲目妥协,也能有理有据维护自身权益。
4
记者: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要重视就业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做起,诚信就业。那么,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应如何践行诚信呢?
朱良律师: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对于大学生而言,诚信就业不仅是职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个人品质的体现。个别学生为了得到工作不惜篡改成绩、简历造假、私自毁约,轻则受到单位处分、降职降薪,重则辞退甚至计入诚信档案,不仅损害了个人声誉,影响自身发展、也破坏了社会就业环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秉持诚信就业的原则,以真实自我和真实能力去迎接每一个工作机会。不造假、不说谎,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