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7月03日
语音
地铁新线蓄势、中医院北迁倒计时、商业配套加速织网……

徐州城建新动态:四箭齐发

本报记者 尹亮

一条条交通动脉在地下延伸,一座座民生地标拔地而起,徐州的城建蓝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化为现实图景。近日,多项备受瞩目的城建工程迎来关键节点,从地铁网络扩容到医疗资源优化,从商业配套完善到生态新城建设,徐州城市建设即将迎来大发展。

地铁7号线

城市骨架的延伸

“地铁7号线何时动工?”市民的询问终于得到官方清晰回应:这条串联淮海新城、北二环、经开区、徐州东站与东湖新城的关键线路,已正式纳入《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2035年)》。规划中,25座站点如珠链般串联大彭镇至路庄村,横跨城市东西。官方表态“适时推进”,为这条激活城市活力的新动脉注入确定性期待。

在徐州地铁的蓝图中,7号线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重塑城市格局的关键一笔。作为总长32公里的东西大动脉,它在地下穿行而过,巧妙连接九里山西路、奔腾大道等主干道,下穿京沪铁路徐州北站货场,最终抵达徐州东站。未来乘客从医学院附属医院站下车即可直达三甲医院,在徐州东站实现与高铁“零换乘”——25座车站中9座为换乘站的设计,让这张轨道网络真正“活”了起来。

对于普通地级市而言,徐州的地铁版图堪称惊艳。目前1、2、3号线已开通,4、6号线正在建设中。而更宏大的愿景正在铺展——根据规划,徐州未来将建成由8条城市轨道普线和6条市域线构成的交通网络,总规模达404.7公里,一个“轨道上的徐州”正加速驶来。

中医院搬迁

倒计时启动

云龙区湘江路与沟棠路交会处,33万平方米的市中医院新院区主体已完工。白色外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正紧张调试设备。院方最新承诺敲定时间表:力争7月30日前完成验收,具备运行条件后择日搬迁。这意味着,距离新院区正式投用仅剩最后一个月冲刺期。

搬迁后的通达性亦是焦点。新院区已织就立体交通网:9条公交线路(含5条专线)覆盖城区;下半年开通的地铁6号线近在咫尺;2000个停车位静候车流。更令主城区居民欣慰的是,成功大厦裙楼(原新一佳位置)将设立中心门诊部,年内提供专家门诊、中药房等核心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留根”老城区。

同步推进的医疗基建不止于此。汉源大道东段,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二期两栋16层病房楼已封顶。这个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的项目,交付后将新增1636张床位,成为新城片区医疗资源的重要支撑。而质子重离子医院、妇幼保健院改扩建等医疗项目同步推进,正将徐州推向区域医疗新高地。

商业新图谱

从社区菜篮到国际卖场

潘安湖畔,中昂博观小区的业主们近日迎来曙光。官方一纸规划明确:小区东侧150米处,30亩商业用地即将落地,重点引进农贸市场或大型超市。这片纳入徐州市中心城区“北翼”的新城,终于等来了与居民增长匹配的生活配套。

更高层级的商业布局也在展开。在人民网留言板上,关于“引进仓储式会员超市”的建议得到官方积极回应:潘安湖区域已纳入经省政府批复的《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划定的徐州市中心城区范围,作为徐州市城镇空间格局“一主两翼、三带四组团”中“两翼”的组成部分,即贾汪城区与潘安湖片区形成的“北翼”,是未来城市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及产城融合、功能复合、高标准谋划建设的城市新区。

同时,根据正在编制的《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南单元详细规划》,拟于中昂博观小区东侧约150米处,规划配置一处面积约30亩的商业服务业用地。该地块可用于引进农贸市场或大型超市等业态,旨在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东湖新城

生态与交通的破题

“东湖新城”的市民疑问,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在徐州经开区,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现场,绿化苗木已完成15%栽植,卫生间主体结构矗立湖畔。虽然开发商资金问题曾导致水街项目停工,但官方最新介入正推动复工:每月召开工程通报会,督促开发商引入新投资。

交通瓶颈也在打破。207路公交完成“由途经变环绕”的优化,共享电动助力车站点投入运营。尤为关键的是,去年10月竣工的东湖公交首末站,充电设施建设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当前市公交公司正在筹备公交充电设施建设及进驻准备工作,进驻后公交公司依据片区公交出行需求及地铁线路站点建设情况,调配开通公交线路,以满足片区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城市愿景

中心城市飞跃发展

当我们将镜头拉远,徐州的城建棋局更显深意。潘安湖纳入“一主两翼”中心城区规划,与贾汪共筑“北翼”;7号线串联淮海新城与东湖新城;中医院新院落子云龙区——空间重构背后,是资源分配的战略性均衡。

2025年,这座城市投入376亿元实施90项重点工程。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下,每一项基建都在为区域辐射力筑基,一个“大徐州”的宏大格局呼之欲出。

从地下32公里的地铁隧道,到云龙区33万平方米的医疗巨舰;从潘安湖畔30亩的菜篮子工程——徐州的城建故事依然澎湃激情。

这些钢筋水泥的合奏中,不仅改变着天际线,更重塑着千万人的生活半径。当7号线列车某日穿城而过,新中医院迎来首位患者,东湖公园的绿意漫过曾经荒土,一个中心城市飞跃发展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