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6月24日
语音

跟着“苏超”去旅行

本报记者 邓璇 彭家一

“去兄弟城市看‘苏超’,顺带品尝地道美食”“昨天还在工位敲键盘,今天已在球场呐喊欢呼”……最近,周末成了大徐和朋友们最期待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苏超”选择在周末或短假期间,来一场“家门口的旅行”。

“苏超”第四轮赛事,场均上座人数突破2.5万,不断刷新赛事的纪录。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无锡、扬州、徐州、连云港、淮安5个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较上个周末增长48.28%。

“跟着‘苏超’去旅行”凭啥能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说到底,赛事推动文旅流量飙升的背后,是现代人寻求情绪出口的强烈共鸣。这种旅行模式精准戳中了现代人那颗渴望短暂“抽离”的心。无需复杂攻略、不必苦等长假,这种“快旅快游、多吃少睡”的微度假模式,正成为年轻人回血的“精神创可贴”。

一张小小的球票,带动了万千球迷的热情奔赴,也激起了消费的活力。看完比赛,去大龙湖“躺坪”治愈“班味”,到市中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 Walk”……“赛事+文旅”的融合发展给省内的游客铺就了一条放松休闲的快车道。同时,徐州完善的交通网络也让客场球迷轻松实现了“今天观赛、次日回家”的便捷体验。

当然,也有不少球迷选择放慢脚步,在主场城市沉浸式感受当地风情。近年来,徐州文旅资源不断升级与创新融合:彭城七里热闹非凡;乡村民宿玩起“田园+艺术”“亲子+研学”,土味里混搭时髦感;“五大园”齐开解锁不一样的体验……可以说,徐州精准拿捏了游客们的“心”。

这股赛场上的“微”风,吹旺了周边经济。一场球赛不再只是90分钟的呐喊,而是转化为“城市体验包”,串联城市风光与烟火气,构建起“体育+”的多元消费场景。

随着客流的增长,民宿、餐饮、露营装备等相关产业迎来爆发期。曾经沉寂的村庄,因旅游焕发“第二春”,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不只是消费升级的信号,更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快车道”。

对于徐州这座兼具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来说,如何乘上“苏超”东风,讲好文旅新故事?这场关于“文体旅商”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且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