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焕钰
图/本报记者 刘冰 陈艳
5月31日上午,2025徐州市第三届大龙湖龙舟竞渡暨“好人好事好彭城”文明大集活动,在风景如画的大龙湖北岸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中共云龙区委、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共云龙区委宣传部、大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云龙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云龙区文化馆、汉风号、江苏双溪实业有限公司、徐州晨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洋河股份·梦之蓝M6+冠名支持,徐州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蒙牛特仑苏特别支持,农夫山泉为赛事指定用水。
活动除传统的龙舟赛外,还设群众性传统节庆、“好人好事好彭城”文明大集、“三进城”集中示范三大类11个主题32小项现场活动,旨在融合传统民俗体验、文明实践服务与乡村文化展示,为市民打造一场兼具文化厚度与民生温度的节日盛会。
洋河,作为“梦想文化”的践行者,始终以家国情怀为己任,以积极向上的品牌精神传递着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用“中国匠造”向世界舞台传承中国酒文化、传递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大智慧。“我们的梦,时代的梦,预祝梦之蓝M6+徐州市第三届大龙湖端午龙舟赛取得圆满成功!”洋河股份徐州事业部徐州分公司总经理薛双霜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为活动拉开序幕。
百舸争流: 龙舟破浪展城市精神
“砰……”8点58分,随着发令枪响,大龙湖的宁静被打破,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桨板拍打水面,激起阵阵浪花。
本次龙舟竞渡活动的21支参赛队来自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涵盖公共事业、城建、教育、医疗、商贸、餐饮、农业、媒体、美容等各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参赛队伍中还有2支女子队同场竞技,赛场上巾帼不让须眉。
湖面每一条精心雕刻的龙舟,龙头栩栩如生,船身修长,线条流畅,宛如出水蛟龙,象征着吉祥和力量。“蛟龙”们你追我赶,在大龙湖上划出优美的弧线。
“爸爸,什么是赛龙舟?”人群中,一个被父亲高高托起的小男孩好奇地问,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替父亲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参赛队员身着统一队服,精神抖擞、动作整齐。桨手的每一次划水都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船尾的舵手则稳稳地掌控着方向,与队员们默契配合。
赛道上,有队伍赛出了速度与激情,也有队伍不善“水战”,转圈、掉头、“撞”船。
“太有节目了吧?”岸边的观众被逗得一边鼓掌一边开怀大笑。笑声与掌声交织,为赛场增添了几分轻松愉悦的氛围。
湖中“蛟龙”逐浪激战,岸边龙腾狮跃、锣鼓喧天。4条色彩斑斓的龙身随着鼓点上下翻飞、蜿蜒游走。2只矫健的雄狮则在人群中闪转腾挪,或威武雄壮,或憨态可掬。非遗精粹的舞龙舞狮,与湖中竞渡的现代龙舟交相辉映,共同奏响力与美的华章。
本次龙舟竞渡活动,观众们可在更开阔区域近距离观赏,处处都是最佳机位,尽管人数众多,但每个人都可以以最好视野欣赏比赛。除此之外,赛道长度较往年延长至400米,选手们在更长的水域激烈竞渡,充分展现了耐力与爆发力的双重较量。
激昂的鼓点不仅是桨手们的号令,也敲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这一刻,龙舟竞渡的拼搏精神、龙狮舞动的祥瑞之气与观众如火的热情交融汇聚,共同诠释着徐州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凝聚力。
最终,徐州消防龙舟队凭借着默契配合和强大实力,率先冲过决赛终点线,这也是他们在本项赛事中连续第三年拔得头筹。取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队伍分别是中国邮政龙舟队和中建五局苏淮公司龙舟队。
文明浸润:好人好事筑精神家园
与湖面激情相映成趣,“好人好事好彭城”文明大集在岸边铺展民生画卷。
“您的胃口不佳与肝火旺相关。”“您平日睡眠质量如何?”“平日里是否爱吃冷饮?”……中医诊疗摊位前排起小队,医师为市民们“望闻问切”。
这片文明实践阵地汇聚了义务理发、急救演示、消防科普、法律咨询等十余项服务,专业志愿者面对面解忧,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可触可感。
移步“文明培育·新风润心”展区,市民孙先生在王杰精神专题展前驻足良久:“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与同伴低语着走着,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
不远处,徐州市道德典型影像展中,一张张笑脸与动人故事让市民晁先生深受触动:“我也要努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明承诺签名墙前,市民张先生郑重签名后请朋友合影留念:“让城市变好是每个人的责任。”市民扫码关注“徐州文明网”即可领取文明主题手提袋或钥匙扣;完成《徐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线上答题闯关者,喜获环保手提包或手机支架。
还有市民化身“环境卫士”,领取垃圾袋和手套俯身清洁,集满垃圾可兑换削皮刀或扑克牌——文明理念在承诺与实践中闪光。500份宣传材料如种子播撒,文明新风在润物无声中滋养彭城心田。
市集生香:古今交融焕文化生机
粽叶清香裹着欢声笑语在岸边弥漫。百名选手在“端午包粽王大赛”中指尖翻飞——折叶、填米、裹扎一气呵成。
38岁的赵先生以两分钟9个标准粽摘得“粽王”称号,他笑着透露参赛初心:“不为奖品,是为宣传自家粽子厂。”得知比赛粽子将捐赠敬老院,他又默默包了一盘。赛后,茶庵、崔庄社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品尝到了饱含心意的“暖心粽”。
非遗市集上,徐州绒花传承人王娜的摊位繁花似锦。“一朵绒花需12道工序。”她指尖翻飞演示制作奥秘,“我为端午创作荷花系列,让传统技艺被看见”。
几步外,剪纸艺人刘冠玉以刀代笔,红纸幻化出融合汉文化元素的现代图样。市民王佳驻足惊叹:“传统剪纸竟能与现代审美如此交融!”
徐州米线辣油飘香,引得新疆游客许雷连声赞叹:“汤底太绝了,我要寄给朋友们,让他们尝尝地道徐州味!”
农产品展销区则架起城乡金桥。50余种“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优质农产品整齐亮相。从新鲜欲滴的瓜果蔬菜,到风味独特的粮油米面,再到匠心制作的特色干货、生态禽蛋、健康饮品等,各种绿色生态的乡村美味应有尽有。
少年体验项目同样热火朝天,投壶雅戏诠释“克己复礼”古训,9岁的浩浩在围棋盘前凝神推演,少儿拳击则挥洒着传统与力量的融合。箭矢破空、棋子叩盘、拳套相碰,奏响古今交融的青春乐章。
活动当天,天空不时飘下细雨,为盛会平添几分江南意蕴。
这场精心烹制的端午盛宴,以龙舟竞渡传承奋进基因,用文明大集播撒向善种子,借非遗市集活化千年文脉,更以绿色农品联袂城乡发展。在传统与现代的深情相拥中,徐州不仅守护着文化根脉,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