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李莎莎
图/本报记者 刘冰
哪些词语最能代表徐州?“五省通衢”一定位列其中。
一直以来,徐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始终联结着周围城市。
作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徐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漕运鼎盛期,大量的粮船在此中转,铸就了“五省通衢”的金字招牌;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也让徐州成为“华东物流中心”。
如今,这种联结基因在新时代“裂变”成硬核实力,地理上的“硬联通”推动着徐州与周边城市实现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软联通”。
拿“跨省通办”来说,作为全国首本不动产权证书的颁发地,十年后的徐州又一次走在了前列,要带着周边九座城市一起上新“云服务”啦!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透露,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系统将于6月份正式上线,届时可让苏皖鲁豫四省十市的老百姓异地就能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这波操作,直接把“跨省跑断腿”变成了“指尖点点通”。
那么,这个系统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在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登记中心,大徐先替大家体验了一下。其中,“远程帮办”和“远程收件”两个功能板块生动展现了政务服务的“空间折叠”。
“远程帮办”就像是隔空取物,帮办人员可以通过电脑上的“虚拟窗口”登录到不动产所属城市的业务办理平台,然后由属地工作人员远程指导,一步步完成操作。就像是有个“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帮忙,即使办事群众不在属地,也能轻松解决。
“远程收件”就更厉害了,办事群众只需就近把材料交给帮办窗口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平台上传给对方城市的工作人员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对方就能直接下载材料并办理业务,不用邮寄,省时省力又省心。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登记中心线上登记科副科长季冬表示:“等系统正式上线后,除去不动产登记证书领取环节,异地个人高频业务最快半天就能办结,企业业务也能压缩到1天。”
四省十市的“跨省通办”只能办理不动产登记吗?
早在2021年,四省十市就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如今,四省十市“跨省通办”已覆盖公积金、医保、交通、企业等多个领域,打破了行政藩篱。仅2023年徐州“跨省通办”的年度办件量就达到了70.5万件。
“‘跨省通办’不仅极大方便了老百姓,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季冬表示,“苏皖鲁豫四省地缘相近、人员交流频繁、经济联系紧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的实施,进一步打破了地域行政限制,推动了区域资源的高效流动和科学配置。”
如今的徐州除了“跨省通办”,还有哪些“跨省联结”的生动实践?
在产业发展方面,徐州展现出强大的辐射力和引领力。当前,徐州正聚力培育壮大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等“343”创新产业集群,牵引带动徐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升级。
在“全球每10台工程机械就有1台‘徐州造’”的背后,是徐州依托徐工集团这一世界级龙头企业,通过密集的交通网络构建起辐射苏皖鲁豫四省的产业协同体系。
而工程机械产业联盟、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绿色低碳能源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的陆续成立,更是吸引了周边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园区、咨询机构等众多主体汇聚徐州,为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筑牢产业支撑。
此外,中心商圈8000万的年客流量,区域内的外市客流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首店、首发、首秀更是吸引着周边游客不断“复购”徐州;每日超80列高铁穿梭于徐州与商丘、枣庄等地,催生出“轨道上的文旅经济带”;还有900多万常住人口撑起的消费力,都在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活力!
站在云龙湖畔远眺,十市医保数据在“云端”奔流,徐工机械臂在鲁南挥舞,皖北青年坐着高铁来徐州追梦……今天的徐州,正以“一座城联结九座城”为支点,重新定义“枢纽”二字,书写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