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洋
今年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实施。我市多家银行正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讲解等形式推广政策,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活力。
消费贷“国补”落地半个月,具体如何申请使用?哪些贷款可以享受贴息政策?还款方式不同,贴息发放有差异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金融机构相关人士。
先签协议
领取消费贷款贴息“入场券”
想领“国补”红利,第一步得先签贴息协议。无论线上申请还是线下办理消费贷款,市民都需在银行贷款时签订《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协议》,这是享受补贴的“入场券”。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只有签贴息协议才能享受到贴息。在今年9月1日到明年8月31日期间发生的真实消费,都可以被纳入贴息资格判定范围。”存量客户可“补签”贴息协议,补签之后的真实消费行为,也是有资格享受贴息的。
同时,建行个人消费贷款是否能够享受贴息与还款方式无关,只要产品在贴息范围内,任何还款方式均能正常判定贴息资格。每一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在某家行的贴息不受他行贴息金额的影响。比如在建行申请到补贴3000元(贴息上限),还可以去其他银行贷款申请贴息,依然有最高3000元的补贴。
享受贴息
这些消费活动都能用
根据《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具体安排,本次贴息方案定点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政策执行期内,消费者在一家银行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贴息范围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对于消费认定,建设银行采取“系统自动识别+人工审核补录”双模式:消费者使用贷款资金消费后,建设银行将通过系统自动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信息,计算可享受的财政贴息金额,并在消费者还款时,直接从应还贷款利息中扣减。
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比如有一位客户从银行申请了一笔5万元的消费贷,年利率是3%,期限一年,还款方式为一次性还本付息。如果该客户买家电把这5万元都花完了,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贴息后,原本一年要支付1500元的利息,就只要付1000元。
对于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采取客户提交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消费发票等消费凭证、建行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识别,审核通过后进行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在徐州的落地,是激活消费市场、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银行服务的不断优化,预计将有更多市民享受到“国补”红利,进一步带动徐州消费市场的活力与热度。市民若想了解更多政策细节,可前往各定点银行网点咨询,或通过银行手机银行App查看政策解读,及时把握政策窗口期,合理规划消费贷款,轻松接稳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