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5

老师的“批评经” 都市晨报 | 2025-09-10 

李小庆

办公室的木门“吱呀”一声,我正攥着被揉皱的漫画书,后背抵着冰冷的墙,心里把“暴风雨”的场景预演了好几遍。可抬头看见张老师时,她没皱眉头,反倒从抽屉里拿出一块水果糖,剥了糖纸递过来:“先甜一甜,再跟我说说,这书里哪段故事最吸引你?”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总爱在数学课上偷偷看漫画。那天,张老师讲分数应用题,而我正看得入迷,没注意到她已走到课桌旁。书被收走时,我以为免不了一顿狠批,甚至做好了请家长的准备。可她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轻声说:“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

阳光穿过玻璃窗,刚好落在她的教案本上,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备课笔记,边角还画着小笑脸。她把漫画书摊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问:“你看这主角解决难题时,是不是先找清楚问题关键?就像我们算分数题,得先明白谁是单位‘1’,道理是一样的。”我愣了愣,没想到她没骂我,反而跟我聊起了漫画里的逻辑。

“喜欢看书是好事,但得选对时间。”她拿起红笔,在我的练习册上圈出一道错题,“你看这道题,步骤都对,就是最后算错了数——是不是上课走神没听清计算要点?”我低下头,脸发烫。她继续说:“老师小时候也爱偷偷看小说,后来发现,把该做的事做好了,再看喜欢的书,心里才踏实。”

那天离开办公室时,她把漫画书还给了我,还在书里夹了张便签:“课堂上专心学,课后放心看,咱们约定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在课堂上开过小差,遇到不懂的题,还会主动去找她问。有次我考了班级前三,她笑着拍我的肩膀:“你看,把心思用对地方,是不是比偷偷摸摸看漫画更有成就感?”

后来我渐渐明白,张老师的“批评经”从来不是疾言厉色。有同学迟到,她会递上一杯热豆浆,说“下次早点出门,别饿着肚子上课”;有同学没交作业,她会陪着一起补,说“咱们一起找找没完成的原因”。她总说:“批评不是为了让孩子低头,是为了让他们抬头看见自己能做得更好。”

张老师的“批评经”,我牢记了很多年。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改正错误,更教会我,待人处事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温柔。

如今,我也走上了讲台,面对调皮的学生时,总会想起张老师的“批评经”。那些没有责备的话语,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理解,像春风拂过麦田,悄悄唤醒每个孩子心里向上的念头。原来,最好的批评从不是冰冷的指责,而是带着温度的指引——它让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更让你相信,只要愿意改,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