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0

读好书 写好字 七旬退休教师让汉字“活”起来 都市晨报 | 2025-09-10 

文/本报记者 李小委 图/本报记者 秦媛

每周六、周日上午,徐州市荆山小学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俯身案前,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教他们练习书法。老人时而轻声讲解“横平竖直”的要领,时而用“冰糖葫芦”“羊肉串”等生动比喻解释汉字结构。

这位老人是78岁的退休教师郭庆平,从1993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起,他便将“读好书、写好字”作为努力方向,用30余年的坚守点亮乡村孩子的读写之光。

钻研书法教学30余年

“你看,这个‘早’字,上面是‘日’,下面是‘十’。‘日’要写得正,重心对准下面竖笔,就像冰糖葫芦,串得正才好看!”9月6日上午,郭庆平俯身在一个三年级孩子身边,手指点着田字格,声音洪亮有力。

几个孩子围在他身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毛笔。他每写一笔,就配上一个小故事:“写长横,左边低、右边高,为什么?就像人扛竹竿——前面矮一点才走得动!要是后面高了,走两步肩膀就磨破皮喽!”孩子们咯咯笑起来,原本枯燥的笔画结构,瞬间成了有趣的画面。

郭庆平的书法课堂,从不讲高深理论,而是充满“冰糖葫芦”“羊肉串”“扛竹竿”“变形金刚”这类生活比喻。这是他独创的形象化教学方法,让复杂汉字变得生动有趣。

“1993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我就开始琢磨,小学生最基础的就是‘读好书、写好字’,但当时大家都不重视,字写得歪歪扭扭也没人管。”郭庆平回忆,那时他还在荆山小学教语文,因为喜欢画画,对字形结构格外敏感。

他开始潜心研究书法教学,甚至把每个字的书写要领都用红笔标注出来,“就像给小孩穿衣服,不能光图穿上去,还要穿得端正精神。”

1998年,他写出第一篇书法教学作品《小学写字要领歌》,在全国比赛中获一等奖,并被编入《跨世纪中小学教师诗文选》。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书法“变形金刚”》《漫谈“笔画聚散”的书技》《书法中的“冰糖葫芦”“羊肉串”》等20多篇书法教学论文接连刊登。他编写的《写字启蒙》被荆山小学作为校本教材进行普及推广。

坚持公益课堂10余年

2007年,郭庆平退休了,他拒绝高薪辅导邀请,选择公益教学。“我钻研半生的东西,不能白白搁着!”他在小区附近租下一间房子,挂起“公益书法班”的牌子:每人一节课只收十多元的“房租费”,困难孩子全免。除此之外,他还加入“徐州市五老宣讲团”,把书法课搬进社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坐桌前,隔一拳。上身直,颈微弯。下臂平,脚放宽。纸铺正,稍右偏。眼离纸,两柞远。”荆山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张千寻告诉记者,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跟着郭爷爷学写字,每一个写字技巧都配有儿歌,一点都不枯燥,非常有趣。郭爷爷经常说“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

荆山村的宣传栏也成为郭庆平宣传书法的公益阵地。2024年2月,徐州市首家对社会开放的校园图书馆——徐州市荆山小学图书馆投入使用。在得知图书馆计划开设公益课程时,郭庆平主动请缨:“我不要一分钱报酬,只要能给孩子们一个写字的地方。”从此,图书馆成为他的新讲台。每周六、周日、寒暑假,他准时出现,风雨无阻。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来,我也教!”荆山小学业务副校长朱洪波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清明节假期,“假期里,郭老师的爱人生病住院,他上午来教写字,下午跑去医院陪床,整个假期一天都没休息。有一天上午只来了一个学生,我问他还上课吗,他说‘上!一个孩子也得认真教’。”

那天,郭庆平对着一个孩子讲了整整两小时的课。俯身、握笔、运笔,手把手地教,就像对着满教室学生一样认真。

和孩子们在一起才年轻

郭庆平住在学校附近的小区,每周都步行来图书馆上课。有学生晚上散步遇见他,老远就喊“郭老师好”。他耳朵有些背,但眼睛笑成一条缝:“哎!写字了没?”

问他为什么年纪大了还坚持,他朗声笑起来:“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能动,我就来。跟孩子们在一起,生气勃勃,有活力!你要是整天跟老头老太太坐一块,没病也憋出病来。”

他说的“小车”,不只是身体,更是那份从教数十年的心气。他说,自己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教学方法,不能就这么埋没了。“尽能力让下一代受益,这就是最光荣的事。”

郭庆平的这份执着已获得广泛认可,他先后被授予“感动中国—2008百名杰出贡献爱国人士”“中华伟业—共和国建设贡献奖”“关心下一代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他绘制的《荆山桥故迹》鸟瞰图被编入《世界华人成果博览》(中华卷一)。面对荣誉,郭庆平始终淡然:“我只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

行走的育人教科书

“郭老师带来的不只是书法,更是一种精神感染。”朱洪波介绍,在郭老师的带动下,校图书馆已形成“1+N”公益课程体系:以书法为核心,辐射出陶艺、魔方、故事会等多门公益课程,而且书法课始终保持每周两节的频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郭庆平又把语文课本里的生字一个一个抄下来,画好格子、标清笔画位置,还配上口诀,做成教案送给学校。老师们又感动又钦佩:“这是老人家一个字一个字手写出来的啊!”

如今,荆山小学每学期都会开展写字专题教研活动。图书馆的数据记录着变化:开馆两年,累计借书量达3万余册,人均借阅27本。而郭老师的书法班,成了图书馆最受欢迎的公益课堂。

采访结束时,郭庆平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人”字,也用一辈子写着如何“做人”:踏实、端正、坚持、奉献。

他说:“字写得端正,人才能做得端正。”而这,正是他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