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6

生病后,家人的冷漠让我心寒 都市晨报 | 2025-08-26 

倾诉人:思艳 年龄:53岁 性别:女 职业:公司职员 倾诉方式:微信 记录整理:婼文

再有两年就退休,在外人眼中,我拥有幸福的婚姻,也一直自认是个幸运的女人。可自从查出乳腺癌,我便陷入了情感的寒冬。当我冷静地处理住院、手术等一系列事宜时,儿子的漠不关心、老公的习以为常,让我不禁怀疑:20多年的默默付出,在他们眼里难道真的如此理所当然?面对这份看似美满却充满冷漠的亲情与爱情,我该何去何从?

病情突至,儿子漠不关心

再过两年,我就能彻底放下手头的工作,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结婚这20多年,家里的大小事从来不用老公和儿子操心:每天早上6点,我会把温热的早饭端上桌;老公的衬衫永远熨烫平整,连袜子都会按颜色分好;儿子从上学到工作,无论是家长会还是面试辅导,全是我跑前跑后。邻居总说“你真是你家的顶梁柱”,我也笑着接受,觉得能做老公和儿子的坚强后盾,是我的福气。

可这份平静,被今年的体检报告彻底打碎了——乳腺癌,这三个字像块石头重重砸在我心上。好在医生说“是早期原位癌,手术切掉就没事了,不用太担心”。或许是这句“没事”给了我底气,我反而比想象中冷静:回单位请假时,还安慰担心我的同事“就是个小手术,过阵子就能回来上班”;收拾住院行李时,把家里的水电缴费单、冰箱里的食材都贴好便签,就怕他们找不到。

但我的冷静,却成了家人“不关心”的理由。等待手术的那几天,远在南方工作的儿子,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都没有。我每天抱着手机,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屏幕亮了无数次,却没有一条消息来自他。有天晚上,我翻看手机里和儿子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还是我嘱咐他“记得按时吃饭”,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那天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是不是从小把他宠坏了,什么事都替他扛,让他忘了妈妈也会累?是不是每次我生病都强撑着说“没事”,让他真的以为我是“铁打的”,永远不会受伤?

后来,还是老公看不下去,主动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带着几分慌乱:“妈,对不起,最近项目忙,我忘了问你情况……你别生气好不好?”听着他的道歉,我又心软了——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哪能真的跟他计较。手术后,儿子每天都会发视频,问我“今天伤口疼不疼”“护士有没有来换药”,虽然隔着屏幕,但这份迟来的关心,还是让我心里暖了些。我安慰自己:他还年轻,不懂事,以后总会明白我的不易。

术后休养,老公让我寒心

出院回家时,我的伤口还没拆线,稍微抬下手、弯下腰,都会牵扯着疼,连穿衣服都得慢慢来。这期间,老公总算“主动”了些——会做些简单的饭菜,比如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土豆丝。虽然有时盐放多了,有时菜炒煳了,但看着他系着我平时用的围裙,在厨房里笨拙地倒油、翻炒,我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以前家里的厨房,他连门槛都很少进,能做到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可后来发生的事,让我心里最后一点暖意也消失殆尽。我们家在贾汪有套老房子,以前我身体好的时候,周末会和老公一起去那里住两天,种种花、晒晒太阳。但现在我还在恢复期,伤口不能用力,连端杯水都得小心翼翼,正是最需要人在身边的时候。

一个周六的早上,我刚起床,老公就跟我说:“贾汪那边的房子得去看看,我今天过去,晚上就回来。”我当时就愣住了,急忙拉住他:“我伤口还没拆线,你走了我怎么办?万一我不小心扯到伤口,或者想喝水没人递……”话还没说完,他就把我的手推开了:“你在家好好躺着就行,饿了就把早上的粥热一热,能有什么事?我晚上就回来了。”

看着他匆匆出门的背影,我站在门口,心里像被塞进了一块冰。我想起住院的时候,他经常坐不了一会就说“单位还有事,我去看看,一会回来”;想起我出院回家后,他每天晚上还是雷打不动地去楼下锻炼,从没主动问过我“伤口疼不疼”“要不要倒杯水”;想起有时晚上,我伤口疼得睡不着,让他拿片止痛药,他却嘟囔着“你自己不能去吗?我刚躺下”。

这些小事像电影片段一样在我脑海里闪过,越想越委屈。我不是“铁打的”,我也是个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啊!他就没想过,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万一伤口出血了怎么办?万一我突然晕倒,连个帮忙打电话求助的人都没有?

反思过往,越发感觉委屈

从儿子一开始的漠不关心,到现在老公的 “无所谓”,我心里的寒意在一点点加深。这20多年,我把家里的一切都扛在肩上:老公工作有应酬,我会提前在家准备好醒酒汤;儿子结婚时,房子装修、婚礼筹备,全是我盯着忙活;就连公婆生病住院,也是我每天去医院送饭、陪床,老公只在周末偶尔去看一眼。

我一直以为,我的付出能换来他们的珍惜与体谅。可现在才明白,在他们眼里,这些不过是“理所当然”——因为我是“妈妈”,是“妻子”,所以我就该永远坚强,永远不会倒下,永远为他们打理好一切。

我开始怀疑,这20多年的人生是不是很失败?我像个陀螺一样围着家庭转,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老公和儿子身上,却忘了自己也需要被关心、被照顾:我也会累,也会疼,也想在生病的时候,有人能主动给我递杯热水,能跟我说句“别怕,有我呢”。可他们早已习惯了我的“无所不能”,习惯了我永远在“付出”,所以当我生病时,他们才会觉得“切完就没事了”,才会放心地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更让我焦虑的是,我和老公都已经50多岁了,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会面临更严重的生病、养老等问题。如果现在他对我的病情都如此漠视,那以后真的遇到更大的困难,他能靠得住吗?

这些天,一个念头总在我脑子里盘旋:离开他们,自己租个小房子生活。不用再每天早起做早饭,不用再替他们收拾房间,不用再时刻担心他们有没有吃饱穿暖。每天看看书、散散步,就算生病了,也能自己去医院,至少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用再为这些小事生闷气,不用再做那些没有回报的付出。

其实这个想法,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止一次冒出来过。有一次结婚纪念日,我特意做了一桌子他爱吃的菜,老公却完全忘了这个日子,还说“都老夫老妻了,过什么纪念日,你就是没事找事”。当时,我就赌气地跟他说“过不下去就分开”,可他根本没当回事,还说 “这么大年纪了,别瞎折腾”。

现在看着自己还没拆线的伤口,想着这些年积压的委屈,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需求,感受到我的脆弱?我真的要为了外人眼里的“幸福”,继续委屈自己,过这样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吗?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