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浚豪
一道光影划破天际,五寸穿越机以百公里时速呼啸穿梭,在徐州山水之间勾勒出凌厉而优美的弧线——而掌控这一切的,是一位“90后”的女子。
不远处,徐静静坐于折叠椅上。黑色FPV眼镜遮蔽了她半张脸庞,只露出抿起的唇角与下颌线,双手从容握持遥控器,宛若指挥家掌控着天空的交响。你很难想象,这位操控飞行器如臂使指的女子,七年前还是一位形容自己为“淡人”的全职主妇。
这是属于90后女性的非凡时刻——她们不再被任何标签定义,不再被传统框架束缚,以柔韧而坚定的力量,在曾经被男性主导的领域破空而行。她们用行动证明:女性不仅可以翱翔天空,更能重新定义飞行的美学。
从“淡人妈妈”到“空中女主”:一场跨越标签的蜕变
徐静的人生轨迹曾简单得可以用一条直线勾勒:商场销售、妻子、母亲。如同大多数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一样,她的日常生活被孩子的哭声、家务的琐碎填满。七年的主妇生涯,让她习惯了将自己隐藏在家庭之后,将个人梦想搁置在育儿与家务的日常之中。
“按流行的话说,我算是个‘淡人’。”徐静微笑着回忆,“但平淡不等于乏味,我只是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并非虚度,而是为我如今的爆发积蓄力量。”
转变始于2023年初。从事传媒工作的丈夫夏海是位资深穿越机爱好者,一次偶然的“试试看”邀请,让她戴上了那副改变命运的FPV眼镜。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却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当穿越机腾空而起,徐静通过镜头俯瞰这座城市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击中了她。“那一刻,透过FPV眼镜,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风景。高楼大厦变得渺小,山川河流尽收眼底,那种翱翔于天地之间的感觉,让我瞬间泪目。”她说,“那一刻,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从此,深夜的模拟器练习成了她的秘密花园,一次次“炸机”与重启成为她成长的阶梯。电烙铁下细微却坚定的焊接、参数调试中不厌其烦的尝试,她以极致的耐心与热爱,将自我从“母亲”“妻子”的身份中剥离,重新拼合成一个崭新的、会飞的“徐静”。
天空从不论性别:用技术打破偏见,用实力赢得尊重
夏海介绍,一般情况下,航拍机上手相对较快,简单学习后就可以上手,穿越机则需要大量的练习。通过俯仰、偏航、横滚来调整、平衡穿越机的姿态,操作逻辑更为复杂,正因如此,需要在模拟器上反复训练,理解操作逻辑。
穿越机不是普通的航拍机。它极速、敏捷、复杂,考验的不仅是操作,更是组装、焊接、调试与空间思维的全链路能力——一个长期被默认为“男性更擅长”的领域。
但徐静偏不认这个理。她坚信,技术没有性别之分,只有熟练与否的区别。
她从零开始学习电路图、电机焊接、参数调校。直播初期,有人冷嘲:“练成这样还直播?”“女生还是去玩航拍机吧!”……这样的评论不时出现。她没有回怼,只是更沉默地练习,直到手指发酸、眼睛发涩。她知道,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圈子里,最好的回应就是用技术证明自己。
“‘炸机’是不可避免的。”徐静坦言,“轻则更换易损件,重则整机报废。更麻烦的是寻找坠落的飞机——穿越机没有定位功能,只能依靠电机发出的振动响声寻找,所以很多时候找飞机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甚至很可能就找不到了,最后‘提控回家’(意思是无人机飞丢后找不回来,飞手只能提着遥控器回家)。”
在这个充满技术术语与硬件参数的世界里,徐静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耐心,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她发现,女性在穿越机操控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女性通常更注重细节,更有耐心进行反复练习,这在需要精细操作的穿越机飞行中反而成为一种优势。”
渐渐地,嘲讽变成了赞叹,质疑变成了认可。如今她不仅是能完成高难度动作的飞手,更是能维修、组装、调参的全能型选手。她在空中的每一次翻滚、每一次急转,都在打破着“女性玩不好穿越机”的刻板印象。
多重身份自由切换:感觉找回了那个被遗忘的自己
对徐静而言,穿越机不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场精神的“越狱”。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一名女性可以在当好母亲、妻子的同时,依然拥有自我追求的空间。
“七年家庭主妇,每天围着锅台转,渐渐地都快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徐静说,“而穿越机的出现,让我在天空中找到了答案。当我操控着穿越机在空中自由翱翔时,我感觉找回了那个被遗忘的自己。”
这项爱好让她成为了九岁儿子眼中的“酷妈妈”。“我妈妈会飞无人机,玩得可厉害了!”孩子经常骄傲地向同学炫耀。更让她欣慰的是,儿子也开始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经常缠着她讲解穿越机的原理。
在徐静看来,这是给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我想让他知道,人生不设限,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母亲,我不希望给孩子灌输性别刻板印象,而是希望用行动告诉他:勇敢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
她的生活哲学代表了大部分女性群体的共同选择:在家庭与自我之间寻找平衡点,拒绝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很多人认为家庭和事业是对立的,但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二元论。当一个母亲开始追求自我成长时,她不仅是在成就自己,更是在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如今,徐静的新媒体账号已积累了大量粉丝,还有厂家主动寻求合作。“越努力,越幸运,我觉得这便是了。”她说。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她的分享,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触并爱上穿越机运动。
不被定义的一代:她的酷,属于所有勇敢追梦的女性
徐静的故事,不仅属于她个人,更属于所有正在打破定义、重塑边界的90后女性。这一代女性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享受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开放的社会环境,她们敢于挑战传统,拒绝被单一标签定义。
她们可以是码农、是创业者、是电竞选手、是飞行员;她们可以爱焊电路板,也爱涂口红;可以手持遥控器,也身披连衣裙。她们正在不同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不该由别人告诉我能做什么、该成为谁。”
在穿越机这个圈子里,像徐静这样的女性正在逐渐增多。她们或许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对飞行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追求。她们组建了女性飞手社群,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在这个男性主导的领域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实女性在穿越机运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徐静分析道,“我们更注重安全规范,更愿意花时间进行模拟训练,这些特点让女性飞手在入门阶段反而更容易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女性通常更善于沟通和分享,这有助于推动整个圈子的良性发展。”
如今,徐静经常带着她的穿越机,用独特视角记录徐州的美——从云龙山的苍翠到金龙湖的波光,从老街的烟火气到写字楼的现代感。这座城市在她的镜头下展现出别样魅力。她的视频不仅展现了飞行的刺激感,更传递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审美视角:在速度与激情之外,还有对美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她也如那架灵动的穿越机一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中,飞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航线。她不仅拍摄家乡的美,更通过自媒体分享做飞机、装机、测试的过程,诠释着“谁说技术宅不能是女生”。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故事正在全国各地上演。在深圳,有“90后”女孩组建了全女性穿越机战队;在上海,有女飞手创办了穿越机培训工作室;在成都,有女性创业者开发了专为女性设计的穿越机配件……这些女性正在用行动证明:天空从不是男性的专属领域,技术也从不是男性的专利。
人生从来不只有一个剧本。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每个女性都可以勇敢追寻那个“无限可能”的自己,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之中,还是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之上。
正如徐静所说:“飞行不是男生的专属,它是送给每个‘不被定义’的女性的礼物。当我们挣脱束缚、勇敢追梦时,每个人都能在天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徐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90后”女性的群像:她们既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也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着科技进步;她们既承担着传统角色赋予的责任,也勇敢追寻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她们既温柔似水,也刚强如铁。
这就是不被定义的一代,这就是“90后”女性的力量。她们征服的不仅是天空,更是属于这个时代女性的无限可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