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马薇妮 通讯员 谈建荣
图/本报记者 秦媛
今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节日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目前,我市有医务人员9万余名,他们是人民健康守护者,也是健康城市推动者。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力“筑高峰、强基层、稳公卫、保健康”,全力实施医疗高原登峰行动、重点专科突破行动、县级医院提升行动、基层卫生强网行动、公共卫生护佑行动、重点群体关爱行动、健康城市样板行动、事业发展支撑行动、党建引领护航行动,集中力量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努力做到全国创品牌、省内进位次、区域扩影响,全力打造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医疗高地。
今天,让我们探寻徐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足迹,关注徐州医师秉承“医者仁心”,践行服务群众、护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看他们如何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的“健康答卷”。
聚力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近年来,一项项卫生健康领域的突破提升了百姓的健康福祉,也见证着徐州锚定高水平打造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聚焦重点三级甲等医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由“高原”向“高峰”转变的坚定步伐。在全市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徐州区域医疗高地效应更加凸显——
目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4937个,其中三级医院27家,三级甲等医院14家,人员总数9.93万人,卫生资源总量排全省第三位。全市拥有1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个国家专科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1个省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6个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2个省级医学创新中心;建成4个国医大师工作站,6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2025年,市卫健委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以全国第25名的成绩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2025年获评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
如今,到徐州看病很方便、专家多、有保障已经成为群众公认的一种选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徐州广大医务工作者奋力拼搏坚守岗位的成果,更是徐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提升卫生人才队伍质量
拥有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是医院生存的根基,更是助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我市围绕“名医、名科、名院”目标,着力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重点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建设,全市卫生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区域医疗卫生人才高地逐步凸显。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立项230项,徐医附院麻醉学、肿瘤生物治疗学创成省级医学创新中心,3个学科获批“十四五”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学科获“十四五”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实施“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项目,累计投入市级医学重点学(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项经费30862万元。先后引进20个临床医学专家团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累计87人,全职引进特聘人才累计11人。全市医疗单位共56人获“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先后启动卫生领军人才、彭城英才项目的选拔培养工作,培养资助市级医学领军人才19人、市级医学重点人才29人、市级医学后备人才40人。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实施人才引育突破行动,进一步增强支撑保障力。全面启动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依托“333工程”“双创计划”等人才工程,柔性引进顶尖临床医学专家团队15个、卫生顶尖人才2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5名,全职引进卫生专业人才30名,培育全市“卫生登峰”团队10个、临床技术骨干研修60名,推动我市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我市将持续加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继续推动与中国药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设立临床学院、医学中心、研究生培养基地、高水平疾病研究院(所)或重点实验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筑牢民生福祉健康之基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努力增强就医获得感,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舒心,全方位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一以贯之的工作落脚点。近年来,围绕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等方面,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做出了建设性努力。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徐州”建设的主力军。我市医疗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努力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坚持以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为鲜明导向,强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我市卫健系统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勇担使命,踔厉奋进,为推进“健康徐州”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未来,市卫生健康委将聚焦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建设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总定位,坚定打造医疗高原高峰,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织密织牢基层卫生网络,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力保障群众健康福祉,紧紧依靠人才项目支撑,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和党建引领政治保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一项项举措成效显著,一个个数字凝结智慧与心血,一批批健康先锋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与感动。无论时光怎样轮转,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岗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