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9

数字技术赋彩文物展陈 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徐州博物馆开展 都市晨报 | 2025-08-08 

文/本报记者 张瑾 实习生 王艺宁 图/本报记者 刘冰

平城大同与彭城徐州虽相隔千里,却文脉相连。今夏,一场集文物与科技于一体的特展,让云冈石佛与云龙山石佛在徐州实现“面对面”。

8月1日,“山堂水殿云深处——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在徐州博物馆徐培晨艺术馆展厅开幕。该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徐州市文广旅局(市文物局)指导支持,云冈研究院、徐州博物馆主办,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协办。展览将在包括暑期和国庆黄金周在内的4个月里,为徐州市民及游客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文物展+VR展,徐州首站呈现

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描绘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此次特展的名称“山堂水殿云深处”,既是对北魏皇家寺院胜景的生动写照,也是本次特展主题的灵感源泉。

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在开幕式上介绍,特展会聚了三省9家文博机构的120余件精品文物和3D复原展品,全方位展现了云冈石窟“真容巨壮,世法所稀”的艺术魅力,着力勾勒了公元4至6世纪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与文明交流的壮阔画卷。展览还呈现了云冈数字化保护的最新成果——“石窟上的王朝”LBE VR大空间展,徐州是该项目的全国巡展首站。云冈研究院将以展览为契机,深化南北文旅合作,共探文化遗产转化新路径。

“此次展览也是云冈石窟数字展全球巡展的首站,是文化遗产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的新起点。”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指出,展览聚焦云冈石窟价值与魅力,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丝路和汉魏文明交流图景,为世界文化遗产活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将与文博同仁一道,推动云冈石窟艺术数字展全球巡展,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徐州历史悠久,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典范,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云冈石窟同样是丝路文明交流的杰出代表,从建筑美学、造像艺术、乐舞雕刻、文化题材等方面展现了多种文明交融之美。

为进一步推进徐州与大同两地文物文博事业协同发展,徐州博物馆与云冈研究院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展览策划、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汉代文明与北魏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交相辉映,生动展现文化融合

为烘托展览氛围,策展团队充分利用徐州博物馆下沉广场的公共空间,在特展入口前的空地按1:3比例复原了云冈第20窟大佛景观模型。模型部件由无锡的加工厂运达徐州博物馆后,经过两天的现场分段组合、“三维拼图”,精准还原了造像的庄严气韵。

通往展厅的长廊一侧,一组展板分别印有云冈石窟造像和云龙山大佛、北魏摩崖造像的对比照。徐州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岳凯将这组图片命名为“相望千年”,他介绍:“徐州是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大同是北魏王朝的崛起之都。云龙山摩崖造像与云冈石窟相望千年,相映生辉。”

展览的前厅,7尊3D复制的彩色佛像并排而立。佛像高精度复刻了原窟造像的纹饰细节与形态特征,借助3D扫描、数字建模等现代科技,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原本“藏于深山不可移动”的国宝级文物的震撼魅力。

进入内厅的过道上方,是云冈石窟第12窟后室窟门顶部的交龙3D复件,雕工精美的交龙以等高的距离被巧妙地安置在展厅顶部,让观众亲身感受了实景的高度。

从“灵岩宝相”到“胡风杂糅”再到“芸芸众生”,三个单元既向观众展现云冈石窟的恢宏魅力,也生动讲述了北朝社会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其中,徐州出土的多件同时代的重要文物,首次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如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藏的北朝陶骆驼、青釉莲瓣纹六系罐、柿蒂纹多乳镜等。

“非常荣幸能将馆藏的北朝文物纳入此次特展。”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葛明宇表示,“它们与云冈、太原的瑰宝交相辉映,向观众生动讲述了中华文明在碰撞与融合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包容性与非凡创造力。”

拥抱未来,打造彭城七里新场景

未来的博物馆是什么样子?此次特展的数字化呈现,给徐州观众带来了极具想象力的答案。

1秒穿越到1500年前。在云冈数字化保护的最新成果——“石窟上的王朝”LBE VR大空间展中,观众戴上特制眼镜后,可身临其境地领略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的皇家气象,感受“穷诸巧丽,骇动人神”的雕刻美学。

这项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创新项目,以毫米级精度1:1虚拟还原了云冈四大经典洞窟(9、10、18、20)。项目依托数字建模与LBE大空间定位技术,突破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云冈美学的动态活化。

作为全国巡展首站的第一批体验者,“巍书房”博主徐巍难掩激动地向粉丝们推荐:“在VR空间亲历了历史现场,自由探索千年石窟细节,脚踏莲花飞升,看清了大佛面容,好震撼。山西与徐州有着怎样的渊源?其中的故事不可错过。”

近年来,徐州博物馆推动精品文物“走出去”,赴境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和境外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等国家举办展览,极大地提升了徐州汉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前,徐州市委、市政府正全力推进彭城七里城市历史文脉建设,徐州文旅市场热度持续走高,徐州不仅成为热门旅游城市,而且“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逐步成为输出文化产品、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力军。

徐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彭城七里文脉上的重要节点,博物馆将以特展为契机,持续推动文物策展、展陈创新和跨馆际交流合作,应用高科技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进一步推动徐州文旅高质量发展。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