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委
“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优秀毕业生马召景的座右铭。高中三年,他把这句话写进笔记本扉页、贴在宿舍床头、时刻牢记在心里。今年高考,他以630分的成绩被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录取,用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把青山踏在了脚下。
从零开始学习俄语
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学校有计划针对英语成绩薄弱的学生开设俄语班,在父母的建议下,马召景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学习俄语,这意味着他要从零开始。“英语中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暂时需要屏蔽掉,转入一个全新的体系,适应的过程其实挺痛苦的。”面对陌生的单词、词组和语法会有焦虑,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高考中,满分150分的卷子他取得了140分的成绩。
高中三年,马召景的成绩始终稳居前列。虽为理科生,他实际上是个文科爱好者,读书是他的最大爱好,即使高三课余时间变少、学习任务加重,他也会抓住碎片化的空闲时间,阅读素材类的杂志如《东方文化周刊》《作文合唱团》等,从书中汲取养分。“课间,如果我遇到学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看书去缓解一下压力。”同时,他也没有忽视物理、化学等学科,注重每门学科的均衡发展,“化学曾经是我的弱势学科,后来经过努力慢慢好转。”担任化学课代表的经历,成为他倒逼自己进步的动力,最后的高考中他没让任何一门学科拖后腿。
学习和生活都非常自律
除了学业上的专注,他也有自己的爱好,跑步和练字这两个一动一静的爱好在他的身上完美融合。他在跑步中舒缓身心、释放烦恼;在练字中平息浮躁,感受笔墨间的静水流深。高一的时候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了学校的古今漫谈文学社团,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能够让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张弛有度。
生活中的他,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独立。高中三年住校,父母常年在山东工作,半个月才能回徐州一次。虽然没有父母的监督,他也能自律地将学校老师教的保持到日常生活中,把宿舍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宿舍里没人乱讲话,挺规律的。”简单的要求里,是他对自己节奏的专注。
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马召景有着清晰的规划。最初,他将报考军校作为第一目标,提前做好了体检准备,但是在体检中发现了从小未被察觉的“小缺陷”,这也让军校梦遗憾落空。即使有失落,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坦然接纳,他立刻调整过来,将目标重新锁定在高考上。最终他被华北电力大学录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