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怀盈
我住的小区位于城乡接合部,面积较大,中间有个十字路口,每天人来车往,非常热闹。不知什么时候起,这里形成了一个早市,经营时间从早晨5点多到7点,被称为“露水市场”。
路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人摆摊,卖的多是农副产品。来此做生意的多是附近的农民,穿着朴素,皮肤粗糙,面色黝黑。他们骑着电动三轮车,或大或小的车厢里,载着自家地里种的蔬菜,一大早便赶来这里。他们找个合适的地方停好车,把一块布或者蛇皮口袋铺在地上,把菜摆在上面,把随车带来的小马扎拿下来坐在旁边。有的人干脆在三轮车的车厢里出售。
摊上多是应季蔬菜,小白菜、大葱、蒜苗的根上带着星星点点的新鲜泥土;空心菜、上海青、小白菜、芫荽等的叶子上挂着露水;黄瓜头上的小黄花还鲜艳着呢,看着是那么招人喜欢。
“空心菜多少钱一斤?”从北边走来一个年轻人,向路边一个年过六旬的摆摊老人问道,他面前的空心菜青翠欲滴,叶子湿漉漉的。
“不用称,1块钱一把,一把正好够你炒一顿的。”老人笑呵呵地说。
年轻人用握在手上的手机扫了一下摊上的二维码,付了1块钱,带走了一把空心菜。
来此卖菜的人,或带着电子秤,或带着杆秤,还有人什么秤都不带,直接按捆、按把、按堆或按个卖。一把空心菜1块钱、一捆奶白菜2块钱、鲜玉米棒子10块钱8个……买卖双方都省事。
这里的菜价便宜,卖菜人态度和善,给的分量也足,缺斤短两的现象很少见。你买辣椒,称完了,摊主还会从一堆辣椒里再抓两个饶给你。你和他们讲价,基本不会驳你的面子,因为菜是自家地里长的,不是批发市场上批来的,多给你一点他们不心疼。
有一个老太太,很慈祥,隔三差五能看到她骑电动三轮车来卖菜,有时候是十多个茄子,有时候是几把豆角,有时候是一堆辣椒。她也不出摊,都是摆在车厢里卖,她站在车边吆喝着。
我问老人家多大岁数。“我78岁了,属狗的。”老人毫不隐瞒地说。
“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卖菜?”“闲不住,自己能干点就干点,就当锻炼身体了。”老人爽朗地说,“我年纪大,不种粮食了,还种着四分地菜园。你放心买我的菜,全都是自家种的,现摘的。你称吧?我再多给你点。”
快80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称秤算账都麻溜的很,让人敬佩。
出小区北门,过了马路就是个公园,去公园健身的人路过这里,都会顺手买把豆角、几根葱,称点辣椒,一举两得。也有家庭主妇专门来此买菜,图的是新鲜、省事。小区的十字路口人气旺,卖菜的农民来这里,卖得也快。
7点一到,十字路口的经营戛然而止,极少有拖延的,因为小区里外出工作的人、送孩子上学的人马上要陆续开车、骑车出门了,不能影响交通。临走时,他们还不忘将卖菜产生的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进车厢里带走。
因为经营规范,对买卖双方都算便利,如今,小区的这个“露水市场”有了些许生命力,没有像露水一样被蒸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