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1

法拍房:馅饼还是陷阱? 都市晨报 | 2025-08-07 

本报记者 尹亮

价格低至市场价五折的法拍房市场里,有人一夜“捡漏”圆了安家梦,有人不慎踩坑赔光保证金。普通人的机遇与风险在此激烈碰撞。

近日,张姐紧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微微发颤。阿里拍卖网上,一套96平米的法拍房起拍价56.7万元,比市场估价低了近25万元。这是她三个月来看过的第15套法拍房,也是离安家梦想最近的一次。那份紧张,源于普通人对法拍房普遍的担忧:“网上看过太多法拍房的陷阱,真轮到自己时,心里格外没底。”

张姐的不安,映射着许多普通人面对法拍房时的复杂表情。

一边是低价的诱惑,一边是深藏的风险。法拍房,究竟是陷阱还是馅饼?记者展开了调查。

价格诱惑,法拍房成市场焦点

阿里法拍网上,一批即将开拍的法拍房吸引着众多市民的目光。

绿城紫薇公馆一套360㎡洋房以595万元起拍,单价仅1.65万元/㎡,比市场价直降7000元/㎡;翠湖御景一套127㎡平层单价1.08万元起拍,较市场价低近三成。动辄低于市场价超百万元的法拍豪宅令人瞩目,而面向刚需的法拍房同样普遍低于市场或评估价格。

“巨大的价差就是最强的磁力。”熟悉法拍房事务的孟庆立向记者指出,优质法拍房的成交价通常不超过同地段二手房价的75%,才算真正具备“捡漏空间”。

面对法拍房,购房者既期盼能遇上“优质法拍房”,又深恐误入“问题法拍房”的泥潭。

“我曾在二手房和法拍房之间犹豫,最终还是通过中介买了二手房,放弃了那套更便宜的法拍房。”市民孙先生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买二手房出了问题,还有中介兜底;法拍房出了问题,只能自己扛。买房是大事,不敢冒一丝风险。”

与孙先生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邢先生。他成功“捡漏”购得的那套法拍房,成了他津津乐道的谈资:“哪有那么麻烦?比从中介买整整省了20万!能省钱,为什么不买?”

黄金法则,普通人捡漏必备攻略

邢先生虽常分享“捡漏”的喜悦,却很少提及购买前的艰辛:为这套房,他足足花了一周时间做足功课才最终拍板。

他的手机里,收藏了十多个专业人士讲解法拍房的视频;关于房产的抵押、查封状态、物业欠费、原房主情况等关键信息,更是几经周折才调查清楚。

“我不仅分白天、夜晚、雨天多次实地看房,还向好几个邻居打听了原房主的情况,才下定决心。”邢先生解释道,白天看采光,夜晚观察是否有人居住(亮灯情况),雨天则重点排查渗漏隐患。

即便如此谨慎,他依然聘请了一位法拍房专业人士进行最终把关。

“过程虽费周折,但结果绝对值得。省下的20万差价,足够我把房子重新装修一遍了。”邢先生这套房在朋友间的评价几乎一致:太值了!

孟庆立提醒有意购买法拍房的购房者,务必像邢先生那样做足功课,最好在业内人士指导下参与竞拍,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切勿被法拍房的低价蒙蔽双眼,更要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拖欠的物业费、需补缴的税费、房产是否被占用等问题,往往会让购房者额外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孟庆立特别强调,“尤其要警惕那些低于市场价一半以上的‘神价房’,绝大多数都存在硬伤或隐藏着更大的陷阱。”

隐形陷阱,那些看不见的成本

近日,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吴佩律师接到市民王先生的法律咨询:他购买的法拍房,原房主以各种理由拒绝腾退,导致他无法入住。

吴律师建议购房者,若遇拒不腾房的情况,首先应尝试理性沟通,避免发生冲突。沟通无果后,可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要求下达《限期腾退令》,明确腾房截止日期及逾期后果。法院通常会在15日内发布腾房公告,并协调公证、搬家公司等制定清场计划。

此外,购房者还可向供水、供电、通讯等部门申请终止相关服务,进一步压缩原房主的居住条件。

“原房主占房的情况,通过法院执行部门协助腾房相对不难。棘手的是收房后发现屋内住着租客,且手握动辄十年甚至更长的租约,并声称已一次性付清全部租金。”吴律师表示,这种情况往往需要通过诉讼解决。

“一般来说,‘长租约法拍房’的租约大多无效,可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但若租约被法院认定有效,购房者则无权要求租客搬离。”业内人士指出,“长租约法拍房”堪称最大的隐形陷阱。

此外,法拍房还可能存在落户困难、学区资格存疑,以及各种历史欠费等隐形风险。

结语:风险与机遇并存

邢先生成功“捡漏”的经历成为他得意的谈资,而王先生紧锁的眉头则无声诉说着法拍房市场的另一面——风险与机遇始终并存。

尽管已经实地勘探5次,做足一周功课,在泉山区一家法拍房指导机构里,张姐仍在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这套房子,真的没有其他风险了吧?”

法拍房数量持续攀升,机遇与风险的激烈碰撞,激荡在无数怀揣安家梦想的购房者心头。

这正是当前法拍房市场最真实的写照。

诚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即便是最资深的从业者,最多也只能帮助购房者规避99%的风险。那剩余的1%,仍需购房者自行承担。”

是勇敢面对风险,还是选择远离这个市场?最终的选择权,紧握在每一位购房者自己手中。

延伸阅读:

为什么法拍房这么便宜?

法拍房缘何成为价格洼地?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法拍房的拍卖定价需遵循递减原则。首次拍卖的起拍底价通常设定为评估价或市场价的80%左右,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价格吸引力。

若首次拍卖流拍,法院通常会在30天内启动二次拍卖,起拍价直接降至首次起拍价的80%。例如,一套评估价100万元的房产,一拍起拍价70万元流拍后,二拍起拍价可能低至56万元。

二次流拍后,法院会在60天内组织第三次拍卖(三拍),起拍价再次下浮20%,此时价格已极具诱惑力。但需注意:三拍并非必经程序,部分法院在二拍流拍后会直接进入变卖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法拍房固有的风险性劝退了许多潜在买家,导致其受众远少于二手房和新房市场,这客观上增加了流拍的可能性。

同时,不少竞拍者深谙降价规律,往往选择在首次拍卖中持币观望,押注次轮降价,这进一步推高了首拍流拍的概率。

正是上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了法拍房诱人的价格优势。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