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4

筑梦远航,送给准大学生的“大学第一课” 都市晨报 | 2025-07-30 

文/本报记者 刘泓雨

图/本报记者 张翔宇

数据显示,超六成新生在入学第一年就会陷入绩点、竞赛与未来规划的多重迷茫。如何帮助孩子跨越从“录取通知书”到“人生通行证”的鸿沟?如何让大学四年成为探索自我、锚定方向的 “试错黄金期”?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中心副教授洪从华,为学子们拆解大学成长的关键命题,分享在大学阶段少走弯路、实现蜕变的实用智慧。

洪从华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图学中心副教授,拥有33年教龄。长期从事《工程图学》《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课程团队核心成员,所在团队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教学成果。

教学风格严谨风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成效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口碑。曾获2015年“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入选校级百佳教师。

具有23年招生经验,目前负责中国矿业大学在广东省的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

问题一:分享招生工作

主持人:23年的招生经历中,哪些事例让您体会到“选大学就是选人生起跑线”?

洪教授:我们希望学生和家长了解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无论是否报考,都会帮他们判断是否适合。今年我们招录的两个学生,我建议他们报考矿大并冲刺孙越崎学院,最后分别录在矿业和安全专业。刚开始有家长不敢报,其实孙越崎学院实行精英教育,首次在江苏等5省直招45人,专业都是重点A类学科,入学后认真学就能本硕连读甚至直博,前途很好。总的来说,真的能体现“选大学就是选人生起跑线”。

问题二:破除迷茫,锚定方向

主持人:选择平台决定起点高度,但很多家长困惑,孩子进大学像“丢了方向盘”,您怎么看”?

洪教授: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两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脱节。初高中目标明确,就是考个好大学,但进大学后,多数学生和家长不清楚四年该做什么,可以说绝大多数家庭对保研、考研、出国或就业没有清晰认知,更没有清晰的大学生涯规划。

没目标就像小舟在大海盲目飘荡。

问题三:连接学习与未来目标

主持人:链接好学习知识与职场成就,您觉得大学四年该怎么规划?

洪教授:首先要正确自我定位,清楚自己的兴趣、优势、弱项和价值观,还要考虑学习天赋,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光是“题海战术”能应对的。课程多、刷题时间少,因此要量力而行定个可行的目标,不断反思,让大学过得充实。

除了自我定位,还要了解市场环境,大学有保研、考研、出国、就业等多种路径,需要不断通过“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改进)持续优化规划。

问题四:提升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当前就业和升学竞争激烈,有清晰规划和充分准备的学生有哪些优势?

洪教授:我认为有清晰规划的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律。在大学培养自学和持续学习能力,自觉完成规划,就大概率能实现目标,走上工作岗位也能更短时间适应。

问题五:激发内在动力

主持人:自律的学生都有着积极主动性,这种内驱力怎么培养?

洪教授:能够自主学习,比家长催促100遍都有用!这样的学生首先目标会很明确。比如知道考研的意义,有了目标就会主动,而这些都离不开做好规划。规划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学生根据情况定目标,执行中还会调整让目标更可行。这样学生就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自然有了内驱力。像孙越崎学院的学生,学习氛围好,因为他们知道成为其中一员的荣誉和压力,明白挂科就会退出,所以会好好学。还可以把目标拆解,一步步实现。

问题六:优化时间管理

主持人:有网友问,“我同时做竞赛、实习、学生会工作,每天睡4小时,为啥保研还失败了?”您怎么看?

洪教授:这要从几方面来考虑。一是每天睡4小时不科学,说明规划不合理;二是没平衡好学习、竞赛、当干部的关系,可能时间上管理不当,得不偿失;三是保研失败,有可能执行计划时没及时回顾修正,没做好PDCA循环。

不过退一步说,就算保研失败,学到的知识在考研或工作中也有用,努力过就不后悔。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认识的一位学子曾经也是保研失败,不过后来凭自己努力考上了大连理工硕士,现在是南大博士后。

问题七:增强抗风险能力

主持人:随着AI发展,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家长怕孩子“刚选好路,路没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洪教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学习不能“一条腿”走路。越来越多交叉学科的兴起,决定了既要学专业知识,也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谁也不能保证哪个行业会永远长红,就算剧变,也要有应对的能力。

在大学1—2年级可以转专业,3—4年级能辅修其他专业。大学很多课程是相通的,对有心人来说,转行可能只需要2年。我周围很多教授从事的工作和大学专业都不一样,甚至有采矿专业的成了哲学领域专家。

未来需要综合性人才,所以转专业不可怕。建议“两条腿”走路,多方面发展,多学些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考上大学就自由了”的想法不对,想学好可能比高中还累。好大学是梦想的起点,而不是人生的“保险杠”。

问题八:培养领导能力

主持人:在大学要不要当班干部?有些学生想争取又不好意思,还怕影响学习和课余时间,您有啥建议?

洪教授:我鼓励当干部,只要平衡好和学习的关系,保证成绩不错就行。

大学学有余力的话,当班干部是零成本的试错机会。沟通力和领导力也能后天培养,这在投简历面试时很有帮助。但不建议在太多社团兼职,还是我前面说的,做好个人规划,优化时间和精力方面的管理。

问题九:促进自我认知

主持人:也有很多学生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您有什么建议?

洪教授:确实很多学生以上大学为目标,但是对于上了大学以后的目标并不清晰。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妨多尝试,挖掘一些自己的长处。大学这四年,恰恰是成本最低的“试错黄金期”。多实践、多尝试,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这是收益终身的事。

为帮助准大学生们提前适应大学生活,徐报教育打造一对一、三天两晚的“筑梦远航”大学预备营。

训练营致力于为准大学生扫除升学初期的认知障碍,汇集高校导师、企业专家及优秀学长,依托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战训练,切实解决新生面临的学业管理、竞赛参与、生涯规划等核心挑战。“筑梦远航”大学预备营将带领准大学生们把握学业起跑关键节点,全方位探索大学之路。

可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