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守护生命无终点 ——记新沂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 都市晨报 | 2025-07-30 

本报记者 马薇妮 通讯员 何玉娇

在新沂市中医医院,有这样一支护理团队,她们长年奋战在生死攸关的“战场”——重症医学科(ICU)。这里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秒都关乎存亡;这里也是希望的起点,她们用专业与温情在病房内筑牢守护屏障,更用责任与创新将护理的触角延伸至家庭。

跨越病房的生命续航

ICU的灯光永远亮如白昼,监护仪的滴答声、呼吸机的送气声交织成特殊的“生命交响曲”。在这里,新沂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的护士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故事,守护一位又一位重症患者的生命。

“医生,我老伴带着胃管和气切管出院,伤口流脓了怎么办?”“护士,我爸突然发烧,是不是感染了?”每当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新沂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明白,重症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能力不足是家属面临的最大难题。患者出院不是护理的终点,而是延续护理的起点。

2024年初,科室组建了由护士长牵头、医生和专科护士组成的“延续护理团队”。团队成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利用下班和周末开展工作。第一步便是全面摸底:出院后3天内,护士们逐一拨打随访电话,详细记录患者管路类型、家庭护理条件、家属掌握程度等信息,建立“高危患者档案”。

为确保服务质量,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标准:优先访视携带气管切开、胃管、尿管等管路的患者,以及高龄、独居、家属护理能力薄弱的高危人群。护士们接受系统培训,不仅要精通管路护理、压疮预防、感染控制等实操技能,还要学习心理疏导技巧,成为“家庭健康顾问”。每次上门前,她们都会仔细检查“护理行囊”:血氧仪、换药包、消毒用品、健康手册,还有记录着患者病情特点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延续护理让关爱到家

56岁的张大叔因脑干梗死遗留重度吞咽困难和呼吸功能障碍,带着气切管和鼻饲管出院后,家属一度手足无措。延续护理团队第一次上门时,发现张大叔气切伤口有轻微红肿,鼻饲后常有反流。护士一边耐心示范气切伤口消毒、更换敷料的步骤,一边讲解鼻饲的温度、速度和体位要求,还手把手教家属观察异常症状。此后每周,团队的护士都会上门随访或视频指导,从饮食搭配到康复训练,事无巨细。一个月后,张大叔的身体恢复不少,家属非常感激。

这样的故事在延续护理中不断上演。护士们背着“护理行囊”穿梭在城市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人手紧张时,团队曾连续3周全员无休,日均访视时长超过12小时;上门时遇到过家属的不理解,也曾因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而累得腰酸背痛,但每当看到家属从手足无措到从容操作的转变,听到患者一句真诚的“谢谢”,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3个月,57个家庭,延续护理的成效悄然显现: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率从14.8%降至8.5%;95%的家属重拾信心,表示能够独立完成护理。团队的护士们也在深夜的视频指导与家庭访视中,重新定义了职业的价值——“生命守护,永不终止”。

当白衣身影穿梭于万家灯火,当专业知识化作柴米油盐间的守护,延续护理便成为生命最温柔的延伸。新沂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用专业筑牢生命防线,他们始终相信:真正的关怀,能跨越一切藩篱。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