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6

从城中山水到远方风光 适老悦老成徐州老人们的旅途追求 都市晨报 | 2025-07-25 

本报记者 周翔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很多老年人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徐州云龙山、云龙湖、戏马台等地,随处可见老年人悠闲的身影。他们或散步闲谈,或赏花观景,尽享城市里的慢时光。

与此同时,在熟悉的市区景致之外,老人们的脚步也已迈向更远的地方。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一些“银发旅行者”,听他们分享旅途体验,感受到他们对晚年生活的更多期许。

周边县区:快捷便利的短途之旅

对于许多热爱旅游的徐州老年人来说,市区里的风景因为常去,虽依旧亲切,却少了几分新鲜感。因此,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周边县区,成了他们短途出游的“心头好”。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古镇、充满生机的田园乡村,满足了老人们对“新风景”的向往。

“我上个月和朋友去了趟窑湾古镇,那边的景色挺不错的。”67岁的张斌羡笑着说起这段旅程。这是他头一回没让儿女陪着出门,自己规划路线,并通过高铁、公交和打车组合的方式抵达古镇。

“景色很美,建筑古色古香,我拍了不少照片。晚上还有舞台表演可以看,人多,热闹得很。”他回忆道。老年人对于这种热闹的烟火气总是难忘。

“前阵子和家人去大沙河湿地公园玩了一圈。”挎着相机的杜大爷表示,他爱拍风光,市区山水拍得差不多了,便转战县区。“早听说那儿环境清幽,动物植物较多,特意去拍照的。”他打开相机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并指着一张飞鸟图说:“你看,它刚起飞就被我抓拍下来了,多灵动。”

杜大爷告诉记者,游玩结束后,他还在附近体验了农家乐,柴火味的田园饭菜干净又好吃。

除此之外,银杏时光隧道、马陵山、百年梨园、汉城公园等景区,也常被老人们提及。这些藏在县区的好去处,或花香满径,或古韵雅致,让徐州老人们不断收获着新的惊喜与快乐。

外地城市:跨越山海的远方探索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工具愈发便利,越来越多的徐州老年人愿意走出家乡,去外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光。

拥有天安门、故宫、长城的北京,是许多老年人心中的向往之地。因为北京地域广阔,所以大多数老年人会选择报团出游。

“我上周刚从北京回来,虽说天热得很,可许多景点里照样人山人海。就说爬长城那天,前后左右全是人,满满当当。”市民刘阿姨摇着蒲扇跟记者念叨,她报的旅行团到北京时已是下午,晚上先去王府井大街转了转,吃了顿烤鸭。

为何把长城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第一站?刘阿姨笑着揭秘:“导游早跟我们说了,北京的景点都很大,逛起来很费体力。要是最后一站爬长城,怕是早就没力气了。挑第一站去,大家精神头最足,正好能跟长城‘较较劲’!”

此外,南京、西安、青岛、哈尔滨等热门旅游城市也常被受访老人提及。其中,南京因旅游资源丰富,成了徐州老人进行省内游的热衷之选。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不少老人的足迹已延伸至远方,甘肃、贵州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

“去年去贵州玩得特痛快,远方的风土人情别有滋味。”年届古稀的孙大爷笑着说,最近他又开始研究网上说的 “火车进新疆”旅游线路,十几天的路程,白天游玩、晚上赶路的模式让他很动心,打算过一阵带老伴去体验。

旅途核心:舒适与共鸣的双重追寻

对旅行者而言,沿途风景固然动人,但旅途体验才是核心所在。这一点对老年人尤为重要,由于身体机能的特殊性,他们的出行更需要细致周全的关照。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坦言,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去从容欣赏风景、体验市井生活。比起抵达哪个具体的目的地,旅途中的真切感受才是重中之重。

这份感受里,藏着对“舒适”的朴素期待:早晨不必被闹钟催醒,能慢悠悠地吃完早餐再出发;景点之间的车程不要太长,途中能有停靠休息的站点;住宿的房间要安静整洁,最好离医院或药店不远,让人心里踏实。

“我上次报了一个小团,主打慢游。”60多岁的杨萍给记者分享了她所了解的慢游模式——早上出发中午到,午饭后休息,下午去一个景点,晚饭后看看夜景就回酒店。“这样的安排很合适,我们又不缺时间,没必要把行程安排得太紧。”杨萍说。

因此,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专为老年人定制的旅行团,这不仅是因为行程合心意,更因为与同龄旅伴同行,能聊到一块儿去,有共鸣。大家聊起年轻时的趣事、看过的老电影,总能一拍即合;遇到爬坡上坎,互相搭把手;分享带的零食、交换拍的照片,旅途里的点滴温暖,都让这段出行更添滋味。

从市区到县区,再到远方,徐州的老人们在旅途中,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收获了舒适与快乐。他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让退休后的日子更加丰富多彩。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