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8

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咋应对? 业内人士给出五点建议 都市晨报 | 2025-07-24 

本报记者 陈羿帆 实习生 刘扬

随着7月的到来,上半年理财市场正式落下帷幕。近期,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银行了解到,尽管部分银行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接近3%的理财产品,但整体收益率上涨并不显著。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规模增长与收益分化的显著特征,全市场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 ,较2024年年末下行22个基点。在此背景下,投资者下半年该如何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理财收益率下行成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31.2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22%。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叠加资本市场回暖,“固收+”产品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吸引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这是规模增长的一大因素。存款利率下行也是驱动银行理财规模攀高的重要因素,1年期定存利率普遍降至1%以下,与理财收益形成利差,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理财,“存款搬家”效应显著。

然而在收益方面,理财市场却呈现出分化态势。6月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1.5%,较上年年末下降4.5个基点,这主要是受存款降息的影响;纯固收类理财收益率2.9%,与固收+类收益率2.4%同步走弱,分别下降18个基点和22个基点,凸显债券利率下行引发的困局。混合类产品收益率成唯一亮点,平均收益率为3%,较上年年末上涨0.66个基点,反映股债灵活配置策略在震荡市中显现出相对优势。

对此,我市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王女士表示,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主要与当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上半年,央行多次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随之下降,银行理财收益率也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从长期趋势来看,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很难再回到过去动辄3%、4%的高收益时代。

银行理财“保3”困难

当前,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滑,“保3”压力巨大。在我市某股份制银行,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75%,虽产品等级标注为中低风险,但这一收益率水平与以往相比明显降低。“这款产品过往业绩表现稳定,一般都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但现在市场整体收益率下行,这类产品的收益也很难有大的提升。”该行理财经理介绍。

王女士告诉记者,在6月的年中考核节点,银行曾推出过一些收益相对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仅一两个月,收益较平时略有提高,但整体幅度不大。而且,这些产品数量有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相关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下降已持续较长时间,从2024年开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便一路走低,至今仍未出现明显的回升迹象。

资金面宽松是主因

多位本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是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李女士认为,理财产品收益率在季末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翘尾”现象,但今年这一现象并不明显,涨幅远低于往年。由于市场资金充裕,企业回笼资金和银行考核等因素对季末资金需求的影响减弱,理财产品收益难以大幅上涨。

另外,“资产荒”也对银行理财收益产生影响。由于优质资产相对稀缺,银行在投资时选择受限,难以通过投资高收益资产来提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同时,监管政策对银行理财投资范围和比例的限制,也使得银行在资产配置上较为谨慎,进一步限制了收益的提升空间。

下半年难现大幅反弹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仍将维持下行趋势。一方面,市场流动性预计将继续保持宽松,银行理财投向的债券等资产价格将维持低位,资产收益难以提升;另一方面,非标投资受限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银行缺乏有效的高收益投资渠道。

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资金出现了结构性紧张的情况。央行为维持流动性平稳跨季,进行了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使得季末资金面保持平稳。接下来,央行仍将采取精准投放的策略,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的情况。加之7月是缴税期,资金利率可能会有所回升,但这对银行理财收益率的影响较为有限。

投资者该如何配置资产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发行量减少的趋势,徐州投资者在下半年应如何合理配置理财产品呢?业内人士给出五点建议:

一是优先配置中长期产品。为避免因收益率变动造成损失,投资者可结合自身资金计划,优先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提前锁定收益。例如,一些封闭期在1—3年的理财产品,虽然流动性相对较差,但收益率通常会比短期产品更具优势。目前纯固收类理财收益率能达到2.9% ,投资者可以关注这类产品。

二是关注中小银行理财产品。与国有控股行、股份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面临更大压力。为吸引客户,中小银行发行高收益率理财产品的动力更足。在相同存款利率下,投资者可以关注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但也要注意风险,选择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的中小银行。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稍高,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80%左右、1.85%左右、2%左右、2%左右,其理财产品收益也可能更可观。

三是留意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专区。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银行理财产品转让专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买卖理财产品的平台。部分转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比新产品更具优势,投资者不妨多关注转让专区,寻找“捡漏”的机会。但在购买转让产品时,要仔细了解产品的剩余期限、风险等级等信息,确保符合自己的投资需求。

四是考虑净值型理财产品。目前,银行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净值型产品占比越来越高。虽然净值型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整体风险相对可控。如果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建议选择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若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适当配置一些封闭期较长、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净值型产品。从兑付结果看,全品类平均兑付收益率2.69%,且近八成产品成功超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即达标率近80%,所以净值型理财整体表现也较为稳定。

五是关注混合类产品。混合类产品收益率成为上半年亮点,平均收益率为3%,较上年末上涨0.66个基点,这类产品通过股债灵活配置策略在震荡市中显现优势。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尚可,可以适当配置,分享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机会。

业内人士建议,在银行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规划自己的理财方案,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资金状况,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同时,投资者也要不断学习理财知识,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