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夏日乐探动物园 都市晨报 | 2025-07-24 

本报记者 吴一凡

蝉鸣织就盛夏,星辉泼洒山林,昼伏的生灵在夏夜的帷幕下苏醒,舒展着自然的灵性。6月27日,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开放昼夜双生、生态互融的沉浸式奇幻空间,带领游客体验全时段的动物故事,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力四射的夏夜长卷。近日,《城市体验官》栏目记者一凡来到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带你一起探访夏日的动物。

在九顶山野生动物园,忙碌的一天是从饲料班开始的,满载瓜果蔬菜、肉类的货车陆续到达院内,工作人员验收登记后,就会将其分发到各个配料间进行下一步操作。

饲料班被划分为配菜、粮食、蒸饼子、鱼肉等8个区间,这里就像一座特殊的“中央厨房”,每天要为整个园区的动物提供新鲜可口的餐食。

“一凡,你看,配菜间墙上的食谱,记载着各种动物的专属菜单,比如白菜类包含圆白菜和大白菜,整白菜和碎白菜等。食物重量从1斤至100多斤不等,种类丰富。”保育员张雪云向我展示动物们的食谱,不禁让人感叹原来看似简单的饲养工作,竟有如此多的门道。

针对猴儿等灵长类动物,“厨师”们特别制作了水果冰,圆柱体的冰块里包裹着西瓜、圣女果等。为了增加口感和视觉效果,还放了些蜂蜜和水果酱。

在张雪云的指导下,我也跟着学起了切菜、配菜,根据环尾狐猴手细小的特性,将胡萝卜切成细长条,摆成好看的花篮。

走进动物园厨房,我发现这里不仅是烹饪美食的地方,更是动物们健康生活的保障。从食材的挑选到烹饪技巧的掌握,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动物健康的关爱。

中午12点左右,各配料间完成分配任务,将食物装配发车。装载新鲜食材的运输车按照固定路线完成配送,无论刮风下雨,这份“外卖”从不迟到。

“动物舒心,游客才能安心。”动物园兽医院副院长袁方指着实时监测屏。面对夏日高温的持续“烤验”,园区为动物定制了花式降温“凉”方:河马沉浮于露天浴池啃食冰镇西瓜,东北虎畅游循环冷水溪;而对小熊猫、缅甸蟒等畏热物种,恒温26℃的空调24小时运作,搭配仿落叶林喷雾系统。红鬃蜥盘踞在循环水冷石板上,宛如享受天然凉席。“冷血动物不仅怕冻更怕闷热,温控系统能防其代谢紊乱。”

“听说表演部的‘同事’各个身怀绝技,不知道能有多厉害。”

张雪云朝我笑道:“来看看你就知道啦。”

走进九顶山野生动物园的“国际大马戏团”,我不禁惊叹道:“这不是传统马戏,而是一场海陆空立体舞台剧。”剧场采用全景环绕声效与多中心舞台设计,将哥伦比亚死亡魔轮的惊险、俄罗斯马术的飒爽、朝鲜空中飞人的飘逸熔于一炉。演员们腾跃于40米高的穹顶之下,绸吊翻飞间如林间精灵,魔术师凭空变出飞鸽,跳水演员从高空纵身跃入水中,观众们发出阵阵惊呼。

“看完才知道什么是‘销冠’,真是太厉害了。”看完马戏团,我继续跟着张雪云一起探班,但是炎热的天气让我感到体力不支,一直想要找个地方凉快一会。

“为满足人们休闲消暑的要求,我们推出淮海地区首个将野生动物观赏与水世界体验相融合的主题嬉水区——‘奇幻嬉水乐园’。”张雪云对我说。

“快看!这边打水仗,那边环尾狐猴居然也在水边玩,真是太有趣了!”走进奇幻嬉水乐园,我恰好捕捉到了环尾狐猴跃动的身影与清凉浪花同框的瞬间。

“我们除了拥有清凉刺激的百鸟归巢水寨、造浪池、冲天滑梯等经典项目,更在体验上融入了独特的生态元素——金刚鹦鹉、环尾狐猴、红鬃蜥等园区萌宠化身为特别环节的‘动物救生员’,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出现在游客视野中,为戏水过程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互动。”张雪云笑着说。

暮色四合,白日的热浪被山风揉碎。张雪云递给我一个特制手电:“走,带你去‘查岗’。”

园区入口处,“山水星幻夜”的灯牌已流转起幽蓝光晕。漫步其间,我仿佛置身光影交织的壮丽星穹:科普长廊顶端,流萤般的灯点如星雨垂落,映照着晚归的加纳长尾猴、松鼠猴等灵长类动物在林间枝头惬意休憩。

我手持手电,化身探险家,压低声音说道:“快看,小猴子在跟我躲猫猫呢。”光束掠过高高树梢,一只机灵的猕猴幼崽正从树干后探出小脑袋,爪尖还俏皮地举着半片树叶作“盾牌”。

这一互动瞬间被张雪云看在眼里,他笑着解释道:“动物们需要凉爽舒适的环境,夜公园不仅是游客的乐园,更让许多昼伏夜出的‘夜行侠’得以展现它们最活跃、最迷人的一面。”

经过一天的体验,我发现在九顶山野生动物园,你能够感受到每个动物全时段的故事、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今夏,不妨暂别暑热喧嚣,赴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本报记者 吴一凡 实习生 陈炯全 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