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云 实习生 任俊烨 吕勃燃)7月10日,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传来好消息:由江苏万融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万融工程”)主编的《模块化叠合混凝土多向空心板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进入校对阶段,即将正式出版并在全国推广。这家 2010 年诞生于徐州的企业,如今已手握 8 项国家(行业)标准。
今年 5 月 20 日,这项新规程在北京通过专家组评审时,曾让专家们眼前一亮:它创新提出的预制三向空心混凝土板和整体空间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填补了行业空白。这种空心板剪力墙比传统墙体轻了四成,不仅节省成本,运输起来也更方便。
在万融工程的 8 项标准中,总经理王进最得意的是 2013 年推出的《装配式塔吊基础结构技术规程》,他自豪地说:“单这一项技术就拿下 30 多项专利,为国家省了上万亿元资金!
传统的塔吊基础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痛点:从开挖、绑钢筋到浇筑养护,至少要等半个多月,花钱不少,拆的时候更是头疼,得向公安部门申请炸药,而且每使用一次就要浇筑一次、拆除一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万融工程研发的拼装式塔吊基础,将其拆成一个个像积木一样的模块,施工时如同搭积木一样拼装,借鉴桥梁技术用钢绞线拉紧,能够反复使用,方便运输又节能环保。
去年,万融工程推出的 SW 混凝土轻质保温防开裂墙板,更是给装配式墙板立下了新标准。针对老式墙板保温差、隔音糟、易开裂的毛病,它采用双层混凝土夹保温芯材的 “三明治” 结构,冬天让屋里比传统建筑暖 3-5℃,夏天凉 2-4℃。其独特结构还能避免 “声桥效应”,打造 “静音住宅”。加上燕尾槽咬合和灌浆连接,抗震性能达到8级,可抵御12级台风。
“我们每一项研发,都是为了解决施工中的痛点。传统建筑业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发展需求,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王进介绍,万融工程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经费用于工程技术研发,先后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入合作,为企业竞争力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累计获批56个专利,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7天盖成一栋340平方米的别墅,成本下降15%;将光伏板制作成厂房面板,装上就能发电……万融工程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行而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