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薇妮 通讯员 王丽萍
近年来,睢宁县人民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构建了“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护理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实现了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衔接。
创新模式 构建护理服务新生态
睢宁县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的资源整合优势,与辖区内6家医共体医院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项目。各单位护理负责人组成骨干团队,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服务的规范化和高效化。通过选派专人进行居家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以及借助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支持,信息化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管理得以保障,为患者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服务基础。
在护士选拔和培训方面,各医共体单位按照严格的护士出诊服务资格准入制度选拔护士,并参加由县人民医院组织的规范化、同质化培训。培训内容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指标体系落实执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签约的注册护士。这种选拔和培训机制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确保每一位上门服务的护士都具备专业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
患者通过线上问诊、选择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就近的医疗机构和居家护理护士等方式,可以轻松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根据申请者的身份信息、病情诊疗信息进行初步评估沟通,再由县人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小组负责人进行全面评估,合理派单。护士确认接单后,订单正式生效。操作完成后,与患者确认护理完成和订单费用后结束订单。这一流程的设计,既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此外,睢宁县人民医院还指派专人对已完成订单的潜在风险、患者满意度、护理评估与记录等进行全流程质量审核。同时,团队定期召开居家护理推进会,对照质量评价体系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整改,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优化服务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长期卧床的李大爷因为病情需要定期更换胃管。每次需要更换胃管时,他的家人就通过平台下单,网约护士迅速响应,不仅以专业的技术完成了护理操作,还耐心地为李大爷的家人讲解日常护理要点,并留下24小时联系电话,随时解答家属的疑问。
“以前每次更换胃管我们都发愁,现在借助‘互联网+护理服务’,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和在医院一样的贴心护理了。”李大爷的家人说。
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睢宁县人民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护士们随身携带的护理箱中不仅装有专业的护理器械,还配备了智能设备,能够实时记录患者的健康数据,并及时反馈给家属。医院建立了24小时在线服务平台,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咨询护理问题,获取专业的建议。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更加贴心的关怀。
据了解,经过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睢宁县取得显著成效。基层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总体患者满意度达98.1%。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县域医共体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也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睢宁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睢宁县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流程设计,让“互联网+护理服务”惠及更多患者,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