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4

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听王杰战友讲述他的“最后一堂课” 都市晨报 | 2025-07-15 

今年7月14日是王杰牺牲60周年纪念日。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视察第71集团军某旅时深刻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7月4日,“传承弘扬王杰精神 奋楫争先勇挑大梁”座谈会在邳州市委党校举行。座谈会特别邀请了王杰生前战友韩义祥、徐汝明等各界代表齐聚英雄故地,重温王杰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探寻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会后,笔者重点采访了王杰的两位战友,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王杰。

给民兵上的最后一堂课

“王杰是我的同学,也是我同年入伍的战友,每当我看到与王杰生前的合影,重温他那十多万字的日记,我就感慨万千……忘不了他牺牲的那一天。”今年83岁的韩义祥说话时非常激动。

时间回到1965年7月1日。部队研究决定,命令“一级爆破技术能手”王杰作为教练,指导邳县张楼公社(今邳州市运河街道)民兵地雷班的埋雷及爆破技术,十多天的训练课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过程全部结束。王杰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他任爆破手期间,从不浪费一个雷管,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

韩义祥老人回忆,1965年7月14日是王杰给当地民兵上最后一堂课的日子,当天的训练课目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没有用导火索,是拉火管,这种形式碰上绊线就会瞬间爆炸。

天刚蒙蒙亮,王杰迎着东方的曙光,直奔民兵训练场。7点钟,王杰站在队前,手里拿着拉火管和雷管。他说:“我们今天的课目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这种地雷要求在瞬间爆炸,杀伤敌人,所以不能加导火索。敌人一旦绊到就会立即爆炸。”这堂课,王杰讲得格外细致,特别认真,一直到大家都明白为止。接着,他又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也说得一清二楚。

当天7点30分,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时,炸药包突然发生意外爆炸,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爆破手,他完全可以自救,但王杰毫不犹豫地扑向炸药包,用身体保护了在场的11位民兵和1名人武干部,献出了年仅23岁的宝贵生命。

“王杰牺牲那天,在附近训练民兵的我和其他战友听到爆炸声后,火速赶到现场。王杰的遗体距炸点最近处2.1米,看到他那沾满鲜血的身躯,我们的心都碎了,围着他放声大哭起来……我和七班班长辛养法在距炸点方圆20多米的田地里,将战友残缺不全的七根手指收捡起来,包在沾满血迹的布里,放在王杰身旁。”讲到这里,韩义祥已经老泪纵横。

战友情深义重

王杰和韩义祥是小学、中学时期的同学,韩义祥至今还记得王杰在学校拔猪草获得过流动红旗,给全班同学抬饭等事迹。

1961年,他们一起应征入伍,被分配在某坦克二师工兵营一连二排,后来分别担任了五班和六班的军事教练员。韩义祥说:“我和王杰一起学习、一起训练,朝夕相处了4年。记得1965年4月的一天,家里来电报说我父亲病重,我想请探亲假,但是连里刚给王杰安排了假期,我知道他和父母亲七八年没有见面了,我不好和他争着请假。谁知当天晚上,连长找到我说,王杰知道了你家来电报,他让你先回去。第二天,王杰还帮我办了手续,并送我出了营房。”

王杰的战友徐汝明说:“王杰不仅对他老乡战友好,对我们每一个战友都亲如兄弟!有一次,他的未婚妻给他纳了一双绣花鞋垫,他一直没有舍得用,后来偶然看见了我穿的袜子破了两个洞,就把那双鞋垫送给了我……”说到这,徐汝明有点哽咽,他说那个年代的绣花鞋垫可是最好的礼物啊!

王杰牺牲后被追认为党员

王杰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危急时刻的英雄壮举,还有面对挫折、荣誉、危险时表现出的高尚情操。他一心向党,先后向连队党支部递交过14封入党申请书,可由于出身中农家庭,始终未能如愿。

有战友曾经问他:“你年年是好战士,立过两次三等功,为啥还没入党呢?”这些问话起初也一度让王杰情绪低落,读了《矛盾论》后,他明白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自己还是有为入党而入党的想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964年3月13日,王杰在日记中写道:“入党这是我的要求,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别人能入党这说明别人条件已经具备,自己还不具备,还有的工作没做到家……今后加强学习,争取做个党员。”

王杰当兵四年,留下了10万字的日记,一句句话语包含着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也甘心情愿”“有无前途在于你个人是否踏实、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为党工作”“正如前天报纸上的一句话‘伟大出于平凡’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人们认为没有前途的地方,一样会出英雄人物;在人们认为有前途的工作岗位上,也不见得成为英雄”……这一句句真情实意的话语饱含着王杰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他知行合一,直至为保护他人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1965年9月20日,根据王杰生前愿望,所在部队党委追认王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1965年7月16日上午,王杰所在部队官兵及张楼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地赶来的百姓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这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

1965年9月16日,济南军区首长和王杰所在部队官兵以及徐州市党政机关领导及群众代表共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2009年9月,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21年,“王杰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邳州王杰烈士纪念馆,2019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202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杰烈士纪念馆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500批次,达30万人次。

1965年11月,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毛泽东主席评价:“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王鹰起 文/供图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