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无人值守”业态领跑“无人经济” 都市晨报 | 2025-07-15 

本报记者 周翔宇

深夜想吃一口松软香甜的面包,家中却没有?24小时烘焙店正在营业,顾客扫码推门而入,暖黄灯光下琳琅满目的糕点正待挑选。

没有工作人员值守的自习室,为学习者打造自由空间,无论晨光熹微还是繁星满天,扫码即可进出,整洁的独立环境,满足随时沉浸知识海洋的需求。

走进自助健身房,没有工作人员的推销“打扰”,只有齐全的健身器材相伴,享受专属健身时光。近年来,各种新奇有趣的“无人”体验,正在徐州街头巷尾悄然流行开来。

无人值守体验

市民热衷尝鲜

在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附近,彭城大院门口的 “小田田手感烘焙” 店别具一格。这家24小时营业的烘焙店,以全天不打烊的姿态,为市民提供面包、糕点。

踏入店内,灯光温馨柔和,营造出舒适惬意的购物氛围。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烘焙食品整齐陈列,既有经典的奶油蛋糕、牛角面包,也有当下热门的网红款肉松小贝等,丰富多样。

白天,这里与普通烘焙店无异,工作人员热情接待顾客,有条不紊地进行理货、收银等工作;夜幕降临,店铺摇身一变,化身为智慧化的自助小店。

“小田田手感烘焙”的夜间运营模式颇具科技感。顾客只需扫描门口二维码,店门便自动开启。选好心仪的商品后,通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即可完成手机支付。“我们在每件面包、糕点上都贴了结算标签,顾客自助购物就和超市自助结账一样便捷。” 店内工作人员说。

住在附近的市民张歆悦对此深有体会,她笑着说:“以前晚上想吃蛋糕,只能等到第二天,现在有了这家24小时店,半夜嘴馋也不怕了。前两天夜里我来买过一次,体验很好。”

记者走访发现,像“小田田手感烘焙”这样具备无人值守、自助功能的小店,在徐州各大商圈并不罕见,且业态丰富多元。

在美的广场,一家便利店挂着24小时营业的标识。记者与老板交谈后得知,因运营调整,最近暂时取消了自助服务,过一阵子会再开。在开通自助服务的时候,工作人员下班后,顾客仍可扫码进店,完成购物。

外卖员孙茂对此前的经历记忆犹新:“有一天夜里,我接到人才家园小区的订单,买饮料零食,便直奔这家店,几分钟采购完,方便得很。”

多元消费场景

学习休闲全覆盖

与此同时,无人值守的自助场景已延伸至学习、休闲、运动等领域,为徐州市民构建起多元化的生活服务网络。

在美的广场“秋悦里自习室”,早上 6点至夜晚12点的开放时段内,工作人员仅在首尾时段完成卫生打扫、纸张与茶包补充等基础工作,其余时间皆由顾客自助使用。

自习室内每张书桌都设有独立隔挡,营造出私密安静的学习环境。这里无需人工值守,顾客通过关注“秋悦里自习室”小程序,即可实现现场扫码入场或预约时段进入。

“共享自习室的核心是让顾客专注学习,所以我们特别注重空间的独立性,尽量减少人工干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习者可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安排来去。

此外,前台区域的茶饮、打印服务及储物柜均支持自助操作,无需人工干预,既满足了学习刚需,也为备考者、办公族提供了便捷的配套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种自助式的共享自习室在徐州已开业多家,大部分的经营时段是6:00-24:00,少数为全天,构建起了便捷的自主学习场景。

在学习的同时,身体健康也很重要。24小时营业的自助式健身房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运动选择。

在苏宁广场商圈的一家24小时健身房内,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从跑步机到力量训练器械,满足了不同顾客的健身需求。顾客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操作开门,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锻炼。

“以前去传统健身房,要按照人家的营业时间来,现在有了24小时健身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来安排健身时间,太方便了,而且也不会有工作人员一直跟着推销课程。”健身爱好者晁女士说。

当学习与锻炼告一段落,24 小时自助式棋牌室、桌游吧又为市民开启了放松通道,为市民的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商家经营视角

降本增效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无人值守消费场景令市民很感兴趣,便捷性与新鲜感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那么,商家们在启用自助功能后又有着怎样的实际体验与感受?这些新兴业态究竟能否为商业运营带来新的突破?多位商家表示,自助模式增加了经营时长,确实使营业额有所增长,但因夜间消费人数远少于白天,所以整体提升幅度有限,对总收入增长的拉动效果暂不显著。

不过,无人经济模式确实使得经营中的人力成本降低了,商家可以减少店员雇佣,自己抽空来看店就行,甚至自己也可以自由离开,处理其他事情。以泉山区一家24小时便利店为例,店主李先生说:“传统便利店需多名店员轮值,人力成本高。现用无人值守的自助模式,白天仅需一名店员补货理货,且无需全程在岗,夜间销售收入更是意外之喜。”

共享自习室的经营者也有同感。“自习室主要受众为放假大学生和工作人士,后者多是晚间有空,故自习室晚上及周末使用率较高,传统的经营模式需要安排专人值班,现在开通自助服务之后,顾客可以自助预约、扫码开门,我们轻松多了。”一家自习室的老板赵女士介绍道。

在市中心的一家24 小时健身房,负责人孙先生表示:“我们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顾客的自助入场、设备使用记录和费用结算,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24小时营业的模式也吸引了更多不同时间段有空的顾客,增加了客流量。”

随着技术迭代与消费习惯变迁,徐州“无人经济”正从尝鲜起步,向常态走去。尽管眼下规模有限,但它以“全时段+低门槛”重构商业逻辑,如同城市夜空中的星火,未来有望点亮更广阔的消费新图景。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