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朱二俊 图/受访者提供
早上8点,徐州经开区徐庄镇的乡间小道上,一辆SUV迎着晨光出发了。“大网红,俺们灵芝都准备好了,你啥时候到?”“俺弟,听书记说你们在做农文旅直播,有空来俺村一趟呗”……张森、黄蕊、周展时不时接到乡亲、朋友的电话。周展驾车拐进一条狭长的水泥路,这是“徐庄味道”团队的又一次外采,这样的小路对他们来说早已驾轻就熟。
“徐庄味道”是徐庄镇宣传科自主运营的视频号,由宣传科的周展、张森、黄蕊三个年轻人负责,开通两个月粉丝突破3000人,镜头记录了大半个镇子的特色农产品、游玩打卡地。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家家户户,不仅让镇上的优质农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也让这座市郊小镇的美丽被更多人看见。
三个门外汉的入行
“我们仨都是半路出家,一人是电焊专业,两人学的物流,都是短视频和直播的门外汉。”正在给“徐庄味道”直播间调试设备的周展笑着告诉记者。
26岁的周展是“徐庄味道”视频号负责人。这个看起来颇为瘦削的帅小伙,是土生土长的徐庄人。
“徐庄是农业大镇,特色农产品丰富,可惜知名度不够。作为宣传科室,我们想把老百姓辛苦种的东西传播出去、卖出去,让大家挣到钱。”带着朴素的初衷出发,科室决定让有摄影之长的周展兼职负责。
“徐庄味道”视频号创立时费了不少工夫。周展回忆,为了挑选合适的出镜主播,他们把镇上所有的年轻人都筛了一遍,多番斟酌后选中了很有“网感”的张森、黄蕊两人;没有声卡、补光灯等必要设备,科室顶住压力,申请资金完成了直播间搭建;短视频脚本怎么写?直播节奏如何把握?直播时怎么调动观众情绪……周展、张森、黄蕊在一个个夜晚学习拆解同类型视频、直播,加班加点累积创作经验……三个直播“门外汉”慢慢“登堂入室”了。
“说着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此前的学习并不能应对所有状况,总有意想不到的事。”谈到实际操作时,周展哭笑不得,“第一次直播时,开播不到10分钟就被强制下播了三次。当时我们一脸懵,后来仔细分析才明白是触发了违禁词。”
“滑铁卢”不止在直播,拍短视频同样如此。从脚本爆点较弱到拍摄对象不配合再到拍摄场景欠佳,各种问题一点点蹦出来。边干边学,三人的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有了目标就是要落实。”调整好设备的周展说,“现在,‘徐庄味道’共发布11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远超大家的预期。”
让农产品“讲故事”
“大家知道这种蘑菇为什么叫鸡腿菇吗?你们看,它像不像一个鸡腿?”“灵芝盆景、灵芝馓子,还有灵芝茶,这些全部都是源头基地发货,绝对新鲜保真。”……
在千菇园的直播间内,黄蕊和小伙伴正热情地介绍着千菇园里的各类蘑菇,耐心与直播间的观众互动。
“走进现场,让农产品自己讲故事是我们做短视频和直播的想法。”黄蕊告诉记者,随着“徐庄味道”视频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只在直播间内介绍,“无疑光显得‘嘴皮子’溜了。”
经过调整,他们采用室内+户外双场景直播模式,真实户外场景增加现场感,让农产品“开口讲话”。
黄蕊介绍,去赶毛庄大集看浓浓的乡村烟火气,进入花开似雪的梨园细嗅春天气息,再到响水谷生态茶园看南方特色采茶、圣人窝樱桃采摘季品尝早春第一果、正本农业团建露营……“镜头画面永远比语言更直观,徐庄镇不止优质农产品,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我们希望大家能打开这座市郊小镇的多样玩法。”黄蕊说。
今年“五一”假期,“徐庄味道”团队将圣人窝樱桃采摘季活动与周边的文旅资源相结合,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樱桃探秘之旅”。4月28日至5月2日,连续5场直播共吸引了约2万名观众观看,近10万人前来采摘体验,助力营收800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7.4%。
“有位上海的游客,看到我们的直播、短视频后,专程坐高铁到徐州来圣人窝采摘樱桃。”00后的黄蕊俏皮地说,“这让我们感觉非常骄傲。”
随着“徐庄味道”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原本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农户们看着自家农产品不仅卖得好,还能带动乡村旅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都是徐庄的孩子”
选产品、写脚本、直播布景、联系沟通产品……从做直播开始,周展、张森、黄蕊三人每天围绕着策划选题,忙得团团转。
“有空的时候,我喜欢带孩子爬山,徐州的山几乎被我爬遍了。在山上看看家乡风景和人文变化,感觉很放松。”31岁的张森说,“我们都是徐庄的孩子,现在看到家乡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从普通工作人员到徐庄镇上的“明星团队”,他们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为徐州经开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他们,跟千千万万的“新农人”一样,是又一颗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
“我们希望能坚持下去,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张森说。
夕阳的余晖洒在乡间小道上,周展他们结束了一天的直播工作。那辆沾着泥点的SUV再次出发,驶向充满希望的远方。而徐庄的故事,也在他们的镜头和直播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