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1

醋精+面粉能祛丝状疣? 医生紧急提醒:皮肤小“突起”勿盲目处理 都市晨报 | 2025-07-04 

本报记者 刘泓雨

夏日来临,不少人可能有个“隐秘”的困扰,那就是皮肤上的小“突起”。

这些小“突起”可能在脖子上、四肢上,不痛不痒却影响美观。

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结果更是令人担忧,有人说是疣,有人说是瘤,还有说法称这是HPV 感染,不仅会传染,还会揪一个长一片。

面对这些说法,不少人迫切希望能尽快将其祛除,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的“治疗经验” 分享,更是让部分人跃跃欲试。然而,这种盲目尝试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患者小丁(化名)就因轻信“醋精+面粉可以祛丝状疣”的偏方,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小丁发现脖子上长了丝状疣后,在未咨询专业医生的情况下,按照网上的“经验”,将醋精与面粉混合后涂抹在患处。本以为能祛除疣体,结果却导致脖子严重烧伤,不得不前往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

针对这一现象,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蒋冠提醒:当发现皮肤上出现小的“突起”时,千万不要慌张。皮肤上的小肉丁存在多种情况,并非都具有传染性,也并非严重疾病,但一定要前往医院进行正确处理,切勿轻信偏方、盲目动手。

蒋冠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类似皮肤“突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丝状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好发于颈部、眼睑等部位,表现为细长、柔软的丝状突起,颜色多与皮肤相近或呈棕灰色。丝状疣虽然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但并非“揪一个长一片”,不过随意抠抓、处理,可能导致病毒扩散,引发更多疣体出现。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形成的良性皮肤肿瘤。通常由外伤、手术、痤疮等因素诱发,表现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暗红色肿块,质地坚硬,伴有瘙痒或疼痛。大多数瘢痕疙瘩是良性的,但极少数情况下,它们可能是恶性肿瘤(如瘢痕癌)的早期表现。如果瘢痕疙瘩出现疼痛、瘙痒、红肿等症状,或者生长速度加快,要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地治疗。

表皮样囊肿: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皮包裹的囊肿,多因外伤导致表皮植入真皮而形成。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肿物,表面光滑,但内里一般呈“豆渣”状,与皮肤粘连,可移动。表皮样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但若发生感染、破裂或炎症反应,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因此避免挤压或刺激囊肿,保持皮肤清洁,日常活动中注意防护,避免碰撞囊肿区域。

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常见于颈部、肩部、背部、腹部等。脂肪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生长缓慢,通常不会引起疼痛等不适症状。脂肪瘤多无自觉症状,反复按压、揉搓或外力撞击可能刺激脂肪细胞增生,可能引发不适感。脂肪瘤恶变极为罕见,但若肿瘤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体重下降,可能是恶变征兆,需立即就医进行病理检查。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人群以及妊娠期女性。常发生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表现为柔软的带蒂增生物,颜色为肤色或淡褐色,一般无自觉症状,也不具有传染性。软纤维瘤需避免摩擦与过度刺激,切勿用线绳勒紧、剪刀剪除或偏方(如涂抹强酸强碱)处理皮赘,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化脓;愈合后留下瘢痕或诱发皮赘复发。

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小结节,之后逐渐肿大,顶部出现黄白色脓头。疖切不可用手去挤捏,尤其是长在面部“三角区”部位,这里血管和淋巴管丰富,直接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如果挤压不当,细菌可能进入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

蒋冠主任医师强调,由于这些皮肤“突起”的症状存在一定相似性,普通人很难自行准确判断。如果盲目使用偏方,不仅可能无法祛除病灶,还可能对皮肤造成严重损伤,像小丁这样的烧伤案例并不少见。此外,随意抠抓、挤压,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发更严重的皮肤问题。

因此,当发现皮肤上出现异常“突起”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检查,必要时结合皮肤镜、病理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