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3

宝宝身上出现青紫色肿块 警惕是静脉畸形 都市晨报 | 2025-06-25 

文/本报记者 马薇妮 图/本报记者 秦媛

半岁的可可从出生身上就出现青紫色鼓包。起初,可可妈妈李女士以为这只是胎记,孩子长大就好了。但随着可可渐渐长大,青紫色鼓包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大。这可把李女士吓坏了,她带着可可来到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血管瘤介入科主任李炯诊断可可患的是静脉畸形,需要进行静脉畸形硬化治疗。

“我们接诊过很多患有静脉畸形的患儿。”李炯介绍,静脉畸形是脉管畸形的一种,儿童高发,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青紫色隆起。儿童时期的静脉畸形属于先天性的脉管畸形,大部分患儿出生时就可以被发现。

静脉畸形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李炯告诉记者,静脉畸形通常表现为皮肤青紫色肿物或皮下发青隆起的“疙瘩”。它有一个特征性表现,即患儿哭闹的时候或气温变化的时候,肿块会变大或变小,按压时静脉畸形会“褪色”。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加重,影响孩子的外观和心理健康。

“静脉畸形虽然听起来有些可怕,但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儿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李炯强调,目前,治疗静脉畸形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传统手术切除,但这种手术创伤比较大,而且后期容易留下疤痕,特别是颌面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后疤痕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复发率也较高。另一种是硬化治疗,这是目前比较优选和推荐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硬化治疗?李炯解释说:“硬化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细针穿刺畸形静脉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向畸形静脉团内注入硬化剂。”硬化剂作用于畸形静脉管壁内膜细胞,造成内膜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最终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硬化治疗的优点是微创、没有疤痕、对孩子损伤较小,且复发率极低。

李炯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有青紫色肿块,尤其是肿块随着孩子的哭闹或气温变化而变大或变小,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的痛苦,还能避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期专家 李炯

徐州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介入科主任,科室创始人之一,医学硕士。从事儿童介入临床诊疗工作12年,主刀及参与儿童介入手术5000余台。在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综合诊疗以及富血供实体肿瘤、肾动脉狭窄、咯血以及血管性出血的介入治疗上具有较高造诣。跟进熟悉国内外儿童介入诊疗进展及动态,致力于研究儿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疗与基础研究。擅长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的微创及靶向治疗;KM综合征、KT综合征、PW综合征等复杂脉管畸形的综合治疗;富血供实体肿瘤、肾动脉狭窄、咯血以及血管性出血的介入治疗;不明性质肿物穿刺活检;儿童脑血管造影。

关于儿童健康,您有什么疑问?可以在都市晨报微信公众号、汉风号APP专栏留言提问,我们会筛选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邀请儿科专家进行解答。本栏目将持续在都市晨报和都市晨报微信公众号、汉风号APP、汉风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报道,还会有知名儿科专家在线直播答疑。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