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大流量下,徐州文旅如何长红? 都市晨报 | 2025-06-25 

本报记者 张瑾

日前,徐州文化馆联合徐州圣汉文旅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非凡智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邀请20余位徐州旅游研究专家、行业领军者齐集徐州文化馆国潮汉风·文化驿站,共同探讨徐州文旅在大流量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次活动的举办,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苏超”徐州主场开赛之际。与会者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深度剖析徐州文旅资源特色,共谋文旅融合发展,碰撞出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想火花,为徐州文旅的长红发展提供新思路。

新需求呼唤新业态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中国银联刷卡及扫码消费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间,徐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756.09万人次增长至8440.79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从323.59亿元增长至895.67亿元。

徐州市文广旅局资源开发处处长赵会勇以数据为凭,总结了徐州文旅亮点:“一是资源丰度高、类型多、特色足。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景区品牌的市场号召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修炼打磨‘内功’、品质造就流量。景区市场需求旺盛、持续火热,经济指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人流与财源双向奔赴。三是传统景区加速升级,‘后起之秀’景区不断树立新标杆。”

云龙湖《彭城风华》湖岛实景演出,方特乐园《大风歌》汉文化主题演出、窑湾古镇《千年窑湾》实景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徐州文化。

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龟山景区、汉文化景区等人文景区将文化IP活化,为市民、游客展现徐州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

蟠桃山景区突破思维定式,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深度融合、多元跨界,推出集美食、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蟠桃庙市,为解锁景区跨界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从“国潮盖章打卡”“文创雪糕”到“河流音乐节”,从人头攒动的宝莲寺到人气火爆的五大主题乐园,从《彭城风华》演出一票难求到徐州博物馆的“博物馆观展热”……在列举了徐州文旅一系列火爆场景之后,赵会勇提出,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将“网红”升级为“长红”,实现从“人气旺”迈向“产业兴、产业强”,从“一枝独秀”走向“全域提升”“多点开花”,其关键在于精准把握文旅新需求与新趋势,深入探索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新路径与新模式,并充分融合应用新技术与新营销手段。

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

从2022年游客量108万人次、综合收入2108万元,到2024年游客量152万人次、综合收入5812万元,马陵山景区是如何做到的?马陵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录歌分享了转型升级对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景区坚持生态优先,大力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三年累计增绿5000亩。同时,景区深度挖掘花厅文化IP,2025年花厅河流音乐节三天吸引数万乐迷,成功实现了从“流量”到“文化认同”的转化。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花厅遗址博物馆,为创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5A级旅游景区奠定坚实基础。

徐州“五园”之一的方特乐园作为主题公园型景区,如何实现持续引流?华强方特(徐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徐鹏分享了乐园的成功经验:通过打造优质IP、丰富节假日产品线、提升服务质量、严控商业品质、优化商业业态以及强化线上线下营销推广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吸引游客。

时下的乡村旅游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铜山奇妙乐园主理人孙统福介绍,自己的园区虽小,但通过耕读研学、篝火烧烤、草坪团建等活动,让许多游客在诗画田园中获得放松。正本农业副总经理刘一诺介绍,正本农场致力于构建多维度沉浸式的田园体验,对IP场景进行了迭代升级。无论是孩子、宝妈还是爷爷奶奶,都能在农场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在深度文化游的推动下,徐州楚汉国旅也在积极培育和开发研学旅游市场。总经理李淑芹提出,应整合徐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设计研学产品,并明确研学服务条款,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方圆国旅总经理王东认为,在当前同质化竞争的旅游业态中,需要打破传统边界,实现多边融合,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主题解决方案,让文化真正“活”在游客的脚下。

专家支招留客之道

提升重游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网红徐州如何变长红?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史春云提出了文旅长红的诸多措施:维持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监管并控制价格浮动幅度、营造并强化徐州文化 IP 的氛围、持续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营销等。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丁盟从新疆通过视频,与家乡的文旅从业者分享了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的策略。他强调,随着大众旅游全面发展,场景体验已成为未来休闲旅游发展的目标方向,文旅产品的终极使命,是让山水之美与人心共舞。

专程从广西赶回徐州的江苏建院教授刘胜勇,身兼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旅游学院院长。他将两城文旅资源作了对比分析,认为徐州的文旅融合目前仍处于拓展阶段,未来在体旅融合、商务融合、产品融合、产业链融合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徐州文旅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赋能,强化体验,徐州文创彭城七里AR木框画通过手机扫描即可实现与苏轼的“古今”对话,城市公交线路AR冰箱贴借助AR技术再现彭城的历史文脉。文华锦礼副总经理赵冲介绍,公司的年轻团队每天都在琢磨新品的创意,未来还将继续深耕徐州文化沃土,打造差异化IP矩阵,推动徐州文创与旅游业繁荣发展。

交流中,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陶玉国、手创者总经理张立新、江苏玄鸟景区总经理潘文娇、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旅游系主任钱娇娇、鼓楼区图书馆负责人徐巍等,就徐州文旅人才培养、文创研发、非遗传承、文旅宣传等领域,分享了心得与展望。

“苏超”比赛从5月持续到11月,也是一年中的文旅旺季。此次研讨活动,正是徐州文旅人谋求在文旅赛道上创出佳绩的一次有益探索。

图片由市文广旅局提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