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瑾
6月1日,徐州发布的一则任前公示中,“外卖诗人”王计兵拟任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的消息引发关注。6月18日,王计兵从昆山赶回家乡,上午参加了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换届大会,下午便在钟书阁开启履新后的首场阅读讲座。
此次讲座由市委宣传部、市全民阅读促进会、钟书阁书店联合策划。王计兵以《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为题,分享了自己打工期间在旧书摊如饥似渴地阅读,从文学中汲取慰藉并坚持写作的经历。一个小时的分享,没有华丽辞藻,却以质朴的故事与真挚的情感,让在场听众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从2018年成为外卖骑手,到2022年凭借诗作《赶时间的人》收获千万网友点赞,再到登上春晚舞台,王计兵一路火出圈。如今,他已出版4部诗集,获得多个重要文学奖项。面对读者,这位带着纯朴笑容的诗人坦言,“外卖诗人”的标签虽带来关注,但在送外卖前,他已坚持写作30余年了。
“我今年57岁,15岁就辍学打工。”王计兵回忆道,“可能有人会想,你那么早辍学,是不是个‘学渣’?其实我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时数学曾考过全县第三名。后来因为体弱,父亲把我送到沛县一所武术学校,我只上了两年,因为家里实在穷得交不起学费,就退学了。”
后来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打工,王计兵满心憧憬,想象着自己作为建筑工人,在城市的高处俯瞰万家灯火的样子。然而,现实残酷,没有师傅引领的他,只能在工地打杂,每天晚上靠跑步来排遣内心的苦闷。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偶然遇到一个旧书摊,打开了广阔的视野。
王计兵感慨地说:“只有失去过教室、课桌的人,对读书才有这么强烈的渴望。但当时我很难从一天3块5毛钱的工钱里挤出几毛钱来租书看,毕竟工钱要攒下来给家里盖房子。直到有一次,我帮书摊老板调解纠纷,才被允许在书摊上看书。”
然而,“蹭书”看的王计兵每晚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在晚上10点工地关门前赶回去,就只能露宿街头。而且,当晚看不完的书,第二天很可能被别人借走了,这让他像没吃饱饭一样难受。于是,他突发奇想,对没看完的书进行续写。就这样,在阅读的饥渴中,他的写作才能被悄然唤醒。
他试着在废纸上打草稿,再誊抄后寄到从旧杂志上找到的投稿地址。短短半年,他就发表了10多篇微型小说。后来,痴迷于文学的王计兵开始构思长篇小说,直到把自己写到营养不良,走路时昏厥,一天内三次被送进医院抢救的地步。父亲气得一把火烧掉了他所有的稿件,不许他再写作。
但文学之火并未就此熄灭。在辗转多城的打工生涯中,王计兵始终将每天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不被工友理解的他,有时还会钻进废弃的水泥管里,把写好的文章读出来,在回声里和自己对话:“文学就像是我生活里的微光,尽管不算十分明亮,但却能帮我辨识前行的道路。”
所有的成功并非偶然。王计兵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学传奇,以亲身经历证明,即便身处平凡的生活,也能绽放出文学的光辉,并将这份光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听了王老师的故事,非常治愈。”讲座之后,读者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尽管当天傍晚要赶回昆山,王计兵还是耐心地给每位读者签名时写上一句诗,一次次起身与读者合影。
今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国家支持全民阅读推广队伍建设,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从事阅读推广,为公民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阅读指导或者服务。”
赴书香之约,享阅读之悦。对于新任的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一职,王计兵表示,未来会尽可能多地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分享读书的快乐,为书香徐州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