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孙亚妮
自动投料、翻炒、添加调料,3分钟就能炒好一道菜,甚至还能自动倒出菜肴并清洗……
如今,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厨房”景象,正悄然走进徐州百姓的日常。
近日,记者在泉山区翟山街道花语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的“家厨房·社区食堂”内,一位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大厨”正在掌勺。
上午11时,社区食堂内已迎来了很多食客。取餐口前,社区的居民们手持餐盘轻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饭菜香气。不锈钢保温台内,红烧排骨色泽油亮,清炒时蔬碧绿鲜嫩,麻婆豆腐热气蒸腾……20余道色香俱全的菜肴静待挑选,而这些菜品中,有一多半出自那台高效运转的炒菜机器人。
“起初听说食堂添了炒菜机器人,还以为是噱头。”一位刚品尝完辣子鸡的阿姨笑着展示餐盘,“没想到味道真地道,花样也比以前多了!”
走进后厨,只见工作人员将预处理好的鸡丁、葱姜蒜等净菜分置料盒,在控制屏菜单上选定“辣子鸡”,轻点“炒制”。锅内即刻翻腾旋转起来,屏幕上清晰显示着配料比例、烹饪倒计时与实时温度。
短短3分钟,一道喷香扑鼻的辣子鸡便新鲜出锅。更让人意外的是,菜品出锅后,只需点击屏幕,机器人就开启了自动洗锅程序,水流冲刷、沥干一气呵成。
“这台‘大厨’由智能控制台、炒菜桶和集成调味区构成。”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其“本领”远不止于此——内置百余种菜肴程序,涵盖各类炒菜炖品。根据荤素差异,制作每道菜仅需3至10分钟。“核心秘诀在于精准的360度立体翻炒技术,食材受热均匀绝不粘锅,极大压缩了出菜时间,也减轻了后厨人员劳动强度。”
面对社区全年龄段的味蕾,这位“钢铁大厨”如何调和众口?
徐州青鸟六零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艳揭晓了“精准烹饪”的智慧:“我们发现中午老年人习惯早用餐,因此11时首轮午餐的菜品,使用‘少油、少盐、少糖’模式制作,在守护健康同时确保风味不减。”而临近正午,为满足上班族偏好,机器人则会自动切换至更浓郁的“徐州风味”配方。
据了解,70周岁及以上的长者,在社区食堂进行登记后,就餐时只需“刷脸”认证,就可以享受菜品8折优惠。除了堂食,该助餐点为空巢、独居、残疾、重病等老人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这里不仅是服务老人的银发助餐点,也是社区居民的社区食堂,在用餐的空暇,还为老人提供免费的棋、牌、茶叙等休闲娱乐服务。”花语社区党支部书记蒋丹丹说,“暑假将至,我们计划为社区孩子们开发专属的‘儿童营养餐’,接下来,花语社区将努力扩大社区食堂的覆盖面,提升助餐服务水平,守护社区居民的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