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以城市之名:草根球员如何逆袭? “草根球员”逐梦绿茵场 都市晨报 | 2025-06-23 

本报记者 马思为

“这里的足球很纯粹”。这个夏天,这句话属于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

球,每粒必争;“梗”,玩到飞起;队名,捍卫到最后一笔……一个省级联赛,竟然以一己之力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潮。“苏超”何以出圈?从场上到场外,“草根足球”用最朴实的热爱让“业余”二字绽放出超越比分的光芒。

“进球了!”6月15日,“苏超”第四轮鏖战中,徐州队12号队员乔宇劲射洞穿球门,徐州队1∶0绝杀镇江队!

在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背后,是一群怀揣足球梦想的“草根球员”。他们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却以不输职业球员的热爱,在绿茵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足球故事。

射门练习中,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00后小将乔宇加练最狠,经常训练结束后还能看到他拖着一包球对着空门练小角度推射。“万一比赛就差这一脚呢?”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足球的执着,也正是这种坚持,让他在补时阶段完成绝杀。

本届“苏超”徐州队共有11位队员来自江苏师范大学,对他们而言,最大的挑战便是需要兼顾学业与备赛。高强度训练后还要争分夺秒补习落下的课程,因为热爱,他们从未退缩,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在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联赛第二轮,宿迁队与徐州队的比赛,队医共上场19次,担架抬走6名球员,最终双方替补席都空了。这场被网友戏称为“担架最忙”的比赛,正是球员们用汗水诠释出“草根足球”热血、拼搏、永不放弃的一面。

“苏超”的出圈,还在于其独特的包容性。徐州队平均年龄只有23.2岁其中16-22岁的球员占比近50%,球员们历经3轮选拔,最终确定36名正式球员,他们中有大学生、有教师、有青训俱乐部教练等,主打一个“你行你上”。

取消职业限制的赛制规定,让广大球迷能够在“苏超”赛场上看到普通工人与个体经营户同场竞技,企业白领与中学生并肩作战。每一次拼抢、每一脚射门,都仿佛与脚下这片土地的脉搏同频共振。

“野生宣传”也能玩出花

“没有假球,全是世仇”“没有人情世故,全是对胜利的渴望”……“苏超”的“草根属性”还体现在全民玩梗中。

场上,群众是踢球的主力;场下,群众是“玩梗”的主角;场外,群众更是消费的主体,赛事的外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

以徐州为例,将足球赛事与城市营销巧妙融合,不仅对外输出了徐州楚韵汉风、碧水青山、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更以一场比赛撬动“一城活水”。

用一张球票绑定本地文旅活动,6月14日—15日,徐州全市56家景区对镇江游客免门票,为其送上“专宠大礼包”,把赛事心跳嫁接进城市脉搏。

优惠措施的落地,直接带来了游客数量的攀升。徐州市文广旅局推广处处长雷增虎介绍,近期游客接待量增加了20%。

持续放大赛事红利,从6月14日至7月中旬,徐州市商务局联合美团平台创新推出“苏超聚力·惠享彭城”“苏超”彭城助攻行动,计划发放1000万元线上消费补贴。

从全民玩梗到城市名片,从赛事流量到经济增量,当“供给主导”转向“需求驱动”,当“资源比拼”变为“惠民力度比拼”,“草根足球”通过创意表达与专业运营实现价值升级,“野生宣传”让本土文旅资源以更鲜活的方式被看见。

“回归本源”为城市发声

心中有球,到处都是“球场”。江苏各个城市的比拼,比的不只是足球,还有赛事服务、历史底蕴、交通建设……这种地区间的良性竞争,让城市活力奔涌。

当球队与城市深度绑定,每一场比赛都成为一次生动的形象展演。免费为观众发放球帽、小喇叭、加油棒等应援装备,现场布置24个免费饮水点、多组移动厕所与80辆接驳大巴车勾勒出赛事服务的精细轮廓;700多名志愿者穿梭于赛场内外,用汗水和微笑诠释待客之道……

6月15日,徐州队VS镇江队的比赛以超3万人创下“苏超”上座人数新纪录。从基层改变足球生态,培育足球文化,扩大足球人口和球迷数量,“苏超”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这场“草根足球”出圈的本质是以体育为媒介的文化自觉。各市以城市之名组队竞技,不仅点燃了本土居民的荣誉感与参与热情,更让地域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在绿茵场上激情共振。

群众参与有力量、文旅互动有味道、城市认同有温度,徐州以激情与热血共同讲述“足球故事”,让赛事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书写出活力四射的发展新篇。

■绿茵热评

从“苏超”看徐州“投资于人”的温度

梁梦雨

6月15日,“苏超”第四轮徐州主场对战镇江,现场观众总数达30823人,创单场观众人数纪录;

同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约21万人次,同比增长12.8%……

“苏超”的火爆不仅点燃了足球热情,更折射出徐州以“人”为核心的发展逻辑。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是城市发展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的鲜活实践。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投资于人”,进一步彰显“民生为大”。

徐州的“投资于人”,首先落在将全民健身嵌入城市肌理的巧思中。近年来,徐州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市民打造便捷、多元、优质的健身环境,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2024年,徐州新建了沛县徐沛运河公园、睢宁县润景嘉园体育公园、睢宁县花径健身步道等,基层健身设施不断完善,有效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指数。

更重要的是,赛事打破了职业门槛,让普通市民走上赛场,在汗水中收获城市荣誉感。徐州还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50多家景区对镇江市民免票,看似“贴钱办赛”,实则是用赛事流量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实惠,体现了徐州在打造普惠共享体育生态上的用心。

徐州的智慧,还在于让足球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支点,用“体育+”激活消费潜能。体育装备借势热销,定制球衣、青训市场持续升温,这不是简单的流量变现,而是通过“人”的体验需求,重构了文旅体商融合的消费逻辑,形成了“一球带百业”的乘数效应。

从更深层次来看,徐州通过文化赋能重塑城市品牌,让历史基因与现代活力在“人”身上共鸣。

从汉画像石中的蹴鞠图案到足球队徽,从采煤塌陷区变身水上运动基地,从光伏步道点亮夜色到退役运动员化身社区教练,科技与人文的交汇成果,最终落脚于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这种“投资于人”的深层逻辑,在于让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正通过“人”的参与被重新定义。

“苏超”的成功植根于深厚的体育土壤、坚实的文化根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厚积薄发。在徐州,“投资于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免票景区的烟火气里、消费券的惠民力度中、草根球员的欢呼呐喊中。

当一座城市把资源投向人的成长与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短期热度,更是可持续的成长动能和社会活力。未来,徐州还需继续深化“投资于人”理念,在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市民在城市发展中受益。

■城市体验官

逐梦苏超 ,足球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吴一凡

在徐州,有这样一群“小球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热爱足球。近日,《城市体验官》栏目记者一凡来到徐州市何桥镇中心小学,沉浸式体验足球萌娃们的活力。

传球、抢断、盘带、射门……攻防两端积极拼抢互不相让。何桥镇中心小学足球场上,二(7)班的孩子们正在释放激情,享受快乐。

“孩子们都可以,我一定也行!”看着他们灵活的身影,我跃跃欲试。

学校足球教练韩建勋笑着递给我一个足球,“第一步就先从颠球开始学起吧,成功颠球十个才算过关。”

半小时过去,那球仿佛有自己想法,总是乱跑,垂头丧气的我抱着球狼狈不堪。“看,问题就在这儿。”韩教练及时指点,“脚尖不是向下勾就是向上翘,球受力不均,当然不听使唤。”

“颠球这么难,孩子们都能颠多少呀?”累得满头大汗的我发出疑问。

“100多个不在话下。”韩建勋语气里满是自豪,“他们从一年级起,每天下午训练3小时以上,雷打不动。踢球看着简单,脚下功夫可都是汗水泡出来的。现在‘苏超’来了,小家伙们练得更起劲了,都梦想着哪天也能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踢球呢!”

随后,我加入孩子们的运球接力赛中,他们轻盈地用脚弓、脚背控制足球,那份专注,颇有几分小“苏超”球员的风采。当足球越过球门线的瞬间,清脆的欢呼声伴随着球网颤动瞬间爆发。训练中每个孩子都全身心投入,在默契的协作中感悟团队的力量。

被问到每天训练累不累,队长何一辰跑过来,小脸红扑扑的他擦着汗说:“当然累!最近‘苏超’比赛里,乔宇一脚射门太帅了,我长大以后也想跟他一样。”他骄傲地挺起小胸膛。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对偶像的崇拜,深深感染了我。

“今年五一期间,在淮北市第七届长三角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何桥镇中心小学获得8岁组冠军。”韩建勋开心地告诉我,“孩子们看了‘苏超’后,训练目标更清晰了,斗志也更高昂,希望通过训练未来也能站上‘苏超’的舞台。”

说话间,下午的训练接近尾声,我怀着几分忐忑走上球场,准备迎接实战检验。

随着韩教练的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在球场上,小球员们如同一群灵巧的猎豹,凭借着熟练盘带技巧突破防守,通过默契的传球配合串联攻防,当足球划出弧线、破网而入时,全场欢呼。孩子们在高速对抗中展现出的专注、判断和协作能力,远超我的想象,这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勤奋训练的打磨。我想,这就是热爱的力量吧。

看着孩子们在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拼抢,何桥镇中心小学西校区负责人崔亚表示:“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还承载了童年的欢笑、梦想与勇气。孩子是体育事业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课程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传递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的体育精神。”

随着校园足球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徐州市已有30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2个国家级、3个省级足球特色县(市、区),校园足球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苏超”让足球贴近百姓生活,回归纯粹的快乐,这与徐州发展校园足球所追求的内核一致。“苏超”的持续火爆,也激励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绿茵场。

经过一天的体验,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不仅见证了足球运动的激烈对抗,更捕捉到了小球员们奔跑的身影背后所蕴含的成长故事。这群追逐着足球的孩子,用他们最纯粹的“小脚丫”,踢出了最动人的“大快乐”。而我这个旁观者,也重新找回了体育最原始、最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便是,源于心底永不枯竭的热爱。

■积分榜

南京队夺回榜一大哥

徐州队位列第四位

6月21日晚,“苏超”第五轮的一场焦点之战,在常州奥体中心打响,常州队坐镇主场迎战南京队。经过一番激战,南京队4∶0取胜,常州队五连败一球未进。本场比赛入场观众数达36712人,再次打破“苏超”单场观众纪录。

此前,“苏超”第四轮宿迁队0∶1不敌盐城队,盐城队跃升积分榜第一 。现在,南京队以净胜球优势取代盐城队成“苏超”新榜一大哥。徐州队位列积分榜第四位。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