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8

以“看见”之眸启明语文教育星河 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秦秋蕊凭才情与匠心引学子探寻语文之美 都市晨报 | 2025-06-19 

本报记者 孟丽

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语文教师秦秋蕊以 “看见” 的力量,将语文课堂打造为思维与灵魂碰撞的课堂。她以文字为舟、思想为帆,引领学生在文学海洋中遨游,探索语言奥秘,感受文化魅力。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与智慧的启迪。从课前演讲到个性化教学,从班级管理到教育初心,秦秋蕊始终以智慧与热情,为学生点亮成长的灯塔。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教育世界,探寻她如何以 “看见” 之力点亮学生心灵,书写教育的动人篇章。

语文课堂:在字句星河中看见思维的星火

“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会‘看见’。要向外看,也要向内看,向外看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向内看他们如何‘与我有关’。”这是秦秋蕊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她相信,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维的碰撞和灵魂的对话。

2023年,秦秋蕊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经过层层选拔,以徐州市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徐州市参加了江苏省青年教师依标教学优质课展评活动,并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场授课,最终荣获省级一等奖。她的授课主题是“文学使人看见”,她希望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

“学不学都一样”“无用”“玄学”……这些是对语文学科的常见误解。秦秋蕊老师决心打破这种偏见。在她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答题技巧不再是唯一目标,她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她希望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秦老师坚持多年的课前演讲环节,是她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她会点评学生的演讲,从技巧到内容,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学生们也乐在其中,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对一些观点展开激烈讨论。秦老师说:“孩子们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上碰撞,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写作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她所带的学生在各类作文大赛上屡获佳绩,这正是她教学理念的成功印证。

“秦老师教会我们看见书本之外的世界,了解真实的生活,她告诉我们,要期望在这世界上找到真正的自己。”一位学生这样评价秦秋蕊老师,而秦老师正是用这样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带班之道:在目光所及处点亮独特的星辰

秦秋蕊今年32岁,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从教7年。在从教的第一年,她就担任了班主任,教学中,她秉持着“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让这些光芒照亮他们的未来。

秦老师回忆起自己刚当班主任时的焦虑:“能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遇到突发事件能不能处理好?遇到学生的质疑挑衅该怎么办?”幸运的是,她带的第一届学生非常优秀,也个性十足。她分享了一个案例:班上有一名男生,因为个性较强,之前一直无法融入班级,甚至遭受过同学的孤立。秦老师发现这个男生思维独特,便在课堂上鼓励他发表观点,还让他在班会上担任信息辅导老师,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后来,这个男生不仅融入了班级,还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博学”之星。

“孩子身上没有优点或缺点,那些都是他们的特点。”秦秋蕊老师说,“每个孩子身上的光芒,也许有时有些刺眼,但那终究能照亮未来。”秦老师每次接手新班级,都会带领学生进行SWOT分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信心和目标。她还会给班级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个性化设计小组任务本,增强班级凝聚力。她会在班级篮球赛、元旦晚会后制作视频,记录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瞬间;在表彰大会上,她会设置个性化的奖项,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

今年上半年,秦秋蕊老师在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并荣获徐州市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这些荣誉背后,是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教育初心:

成为教育路上的追光者

成为一名教师,是秦秋蕊从小埋下的梦想种子。如今,这颗种子早已在第三十六中学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站在讲台上,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与陪伴。

初入教坛,秦秋蕊便开启了“拜师学艺”模式。她紧紧跟随着师父和学校的优秀教师们,如饥似渴地听课学习。她的听课笔记堆满了办公桌,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是她对教学的敬畏与钻研。她不仅要承担班主任的重任,还要负责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熬夜备课成了家常便饭。但秦老师从不喊苦,反而在前辈们的身上汲取了无尽的力量:“我看见了师父手写的教案,一笔一划都透着严谨;我看见了前辈们扎实的备课思路,每一堂课都精心雕琢;我看见了老教师们对新教师无私的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这些,都成了我教学路上的明灯。”

采访当天,秦老师的办公室里,几个女生正跟她热烈讨论未来规划:“秦老师,我以后想当作家,您觉得我该怎么做?”“秦老师,我想考师范类大学,您能给我点建议吗?”秦老师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学生们对她的喜爱溢于言表:“我们最喜欢秦老师了,她不仅课上得好,还关心我们的未来,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当被问及成为教师前后对这份职业的感受时,秦老师感慨道:“成为一名教师之前,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学生时代遇到的那些有爱的班主任和有趣的老师。但自己成为老师后,经历了无数次的无措和情绪崩溃,也曾迷茫,但我依然想坚定地走下去。”她坦言,是这些花季少男少女们给了她前行的动力和力量。学生们写给她的信,那些贴在棒棒糖上的小纸条,那些毕业后的问候,都让她倍感温暖,让她继续前行。

“秦老师,工作有点苦,但我给的糖很甜。”“秦老师,我一定背负着你的期望,在你见不到我的日子里熠熠生辉,我一定会成为你的骄傲!”这些质朴而真挚的文字,不仅是学生对她的认可,更是她在教育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她更加坚信自己的教育初心:用“看见”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用爱与智慧陪伴他们成长。

在教育的道路上,秦秋蕊用“看见”开启了她的教育之旅。她看见了课堂上的思维火花,看见了学生独特的光芒,看见了优秀同仁的榜样力量,更看见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初心。她相信,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只要用心去“看见”,就能抵达教育的星辰大海,为每一个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

图片由学校提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