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5

文化早餐的岁月余韵 都市晨报 | 2025-06-06 

顾士忠

农校的清晨,总在第一缕曦光中苏醒。上世纪90年代初,校园围墙外的紫藤萝刚刚吐露新蕊时,一场名为 “文化早餐”的活动,如同一壶温润的碧螺春,悄然浸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晨雾在粉墙黛瓦间氤氲,老槐树的枝丫上还挂着昨夜的露水,我们踩着青石板路上深浅不一的苔痕,在熹微的晨光里,怀揣着期待与忐忑,奔赴这场独属于青春的精神盛宴。

我们踩着晨露,在古槐树下集合,沿着布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教室。讲台上,晨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投下斑斓的光影,仿佛在为这即将开启的 “精神盛宴”揭开序幕。值日生早已将黑板擦得锃亮,粉笔盒里整整齐齐码着五颜六色的粉笔,等待着每个清晨被赋予新的故事。

记忆中,那个清冷的晨曦里,我的心跳得仿佛擂鼓。我攥着皱巴巴的演讲稿,指尖因紧张而泛白,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当我哆嗦着念出第一句时,舌尖几乎打结,声音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忽不定。然而,当我抬头看到班主任那双含笑的眼睛,镜片后的目光满是鼓励,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前排的女生甚至托着腮帮,眼神里透着期待时,一种奇妙的平静蔓延开来。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忘情地讲述《豆蔻年华》里那场雨夜奔逃,将自己对青春迷茫的感悟倾泻而出。讲到动情处,声音不自觉地哽咽,讲完最后一个字时,台下爆发出的掌声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像破茧的蝶,挣脱了内向的壳,第一次尝到了勇敢表达的滋味。

此后,清晨的讲台成了我的欢乐场。我开始讲述《简·爱》里桑菲尔德庄园的雾夜,模仿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念白,甚至将化学课上学到的有趣实验改编成段子。有次讲到《海的女儿》,我临时起意,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小美人鱼的侧脸。那粉笔碎屑在晨光中飞舞,如同漫天星辰,映着台下一双双熠熠生辉的眼睛。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讲述,会在演讲前精心准备道具,用废旧的挂历纸剪出故事里的人物,贴在黑板上,让讲述变得更加生动。

多年后,我重回母校,那棵老槐树依旧掩映着旧教室。讲台上厚厚的粉笔灰下,依稀可见当年的划痕,有的是急着板书时留下的歪斜字迹,有的是课间同学们随手画的小图案。我闭上眼,仿佛还能听见陆东明的唱腔在回响,看见徐罗庆学狗啃瓜的滑稽模样,感受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掌心的温热。那些被朝霞浸透的片段,早已化作灵魂深处的盐粒,滋养着我平淡日子里的诗与远方,让我在往后的岁月里,每当面对挑战,都能想起那个勇敢开口的清晨,想起那份属于青春的无畏与热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