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明婧 孙亚妮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其中“烧烤料理师”作为“中式烹调师”职业下的新工种首次获得官方身份认可。这一认定,为街头巷尾的烟火气赋予了专业内涵。恰逢伏羊节将至,徐州以烧烤为媒,将粗犷的市井风味与精细的烹饪艺术熔铸成闪亮名片,吸引着四海食客纷至沓来。
烟火升腾引来八方客
夜幕低垂,徐州街头的烧烤店次第亮起霓虹,烤炉中炭火明灭,油滴坠落的“滋啦”声与孜然、辣椒的辛香交织,勾勒出城市最鲜活的味觉图谱。“开了6个多小时车就为这口。”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启舟说。
天眼查平台数据显示,全市登记在册的烧烤相关企业近3000家。每逢节假日,大街小巷的烧烤店内座无虚席。天南地北的口音与爽朗的徐州方言此起彼伏。服务员在店内来回穿梭,托盘上的肉串油光闪烁,食客推杯换盏,烟火气与欢笑声蒸腾不息。
在大众点评5月中旬公布的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中,徐州有20家餐饮店入围,其中烧烤商家就有4家;小红书“徐州烧烤”单条话题的浏览量超1.4亿,相关讨论超过61万;抖音搜索指数半年内同比激增126.39%。绿地3只羊、老拾、贾青、付姐、黄记本土品牌脱颖而出。其中,位于云龙区东都华府的黄记烧烤城端午期间日均接待近80桌,3天消耗近400斤羊肉。
四重密码锁住食客心
徐州烧烤何以能留住挑剔的食客?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品质、多元、环境与文化合力铸就的“留量密码”。
徐州烧烤的底气,源于对食材本真的敬畏。黄记烧烤城老板黄现成坚持20余年用当日现宰本地小羊肉。小山羊仅用草料、菌菇喂养,出栏周期长但肉质鲜美。黄现成对于炭火的选用也极为讲究,果木炭燃烧稳定,赋予肉串独特的果木清香。对食材本真的敬畏,是徐州烧烤无法被模仿的灵魂所在。
徐州烧烤早已突破“羊肉串”的单一标签,除了考验烧烤师傅功底的“白串”(仅撒盐),还有滋滋冒油的羊尾、焦香四溢的油包肝、鲜嫩爆汁的烤羊眼……羊身上几乎无不可烤之物。海鲜、蔬菜、菌菇甚至本地特色如烙馍卷馓子,也被纳入烧烤版图。这种永不停歇的创新,让食客每次光临都有惊喜。
同时,从露天小摊到现代餐厅,徐州烧烤已完成华丽蜕变。明厨亮灶展示食材处理与烤制过程,高效的排烟系统确保食客不被油烟困扰,粗犷的烧烤文化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焕发新生。“环境好了,带家人朋友来聚餐,既享受烟火气,又吃得舒心。”食客刘心媛的评价道出大众心声。
汉画像石“庖厨图”中的烤肉场景,诉说着徐州烧烤2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一年一度的“伏羊节”不仅是美食盛会,更是融合了祭祀祈福、民俗表演、健康养生的文化嘉年华。“我们卖的不只是串,更是徐州人的热情和千年传承的生活滋味。”黄现成的话语,道出烧烤店作为市井社交场的深层价值。这种深植于地域文化基因中的氛围与认同感,是吸引并留住食客最深沉的力量。
新工种照亮规范化之路
“烧烤料理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为行业发展点亮灯塔。黄记烧烤城的烧烤师傅牛海淞从业20多年,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刻的体会。“烧烤师傅比起其他餐饮店的厨师,工作强度大、环境差,通常要站在烤炉前,忍受炉火的高温,忙到凌晨,中间几乎无休息。”牛海淞说。
以往新人只能自己摸索,现在有老师傅带教,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牛海淞介绍,烧烤师傅要掌握厨房全流程,从而更好地了解食材特性、烤制时间及火候控制等。从选料、切片到制作,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需长时间积累经验。目前,徐州许多烧烤店都将经验丰富的烧烤师傅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谈到“烧烤料理师”成为官方认定的工种,牛海淞信心满满也充满期待。“希望官方能尽快明确从业标准,通过系统的培训与考核认证,让烧烤行业迎来更加规范、长远的发展。”未来,规范化、专业化的“烧烤料理师”队伍,将成为徐州打造“世界烧烤之都”城市名片最生动的载体和品质保证。
炭火不熄,匠心永续。当传统烧烤技艺与现代职业规范相遇,徐州这座城市正用烟火气与工匠精神,书写着美食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篇章。
■彭城新语
为徐州烧烤“再添把火”
孙亚妮
随着徐州文旅热度不断升高,烧烤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如何借着“烧烤料理师”被认定为新工种这股东风,助力徐州烧烤再提升?
通过职业技能标准化为烧烤市场带来更稳定的口味保障。当新工种被认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也会应运而生,对比传统烧烤师傅经验式操作,“烧烤料理师”标准化作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上,将有更多的要求。不管是食材处理、烹饪流程还是火候控制,“烧烤料理师”是否会运用新知识、新技能研发特色烧烤菜品、改良传统口味?这些改变无疑会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口味需求。
通过行业品控标准化为烧烤市场带来更稳定的品质保障。新工种的确立将推动贯穿全链条的标准化品控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从源头开始,食材的初加工将拥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如清洗、切割、腌制标准),确保基础品质的一致性;供应商筛选也将迎来更严格的资质审核与准入机制,采购渠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包括冷链运输、仓储条件、可追溯性)将成为硬性要求。这种全方位的品控标准化,是构筑消费者信任、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行业整体形象的关键基石。
通过合理监管与政策扶持为烧烤市场带来行业质量
提升。一方面,行业协会应主动承担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搭建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平台,如组织技术培训、举办技能竞赛等,促进质量提升经验的流动与行业整体水平的跃升。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依据新工种要求,制定更精细化的行业规范与操作指南,并加强日常监督抽检力度。同时,政府层面应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对积极引进标准化设备、开展员工技能认证、建立完善品控体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更重要的是,需引导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鼓励企业自觉遵守标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抵制劣质竞争,最终实现整个烧烤行业从“小散乱”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