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苏超”的火爆,藏在这些数据里 都市晨报 | 2025-06-06 

本报记者 马思为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江苏到底谁是南哥?”“过啥‘六一’,我们只想6比1!”……最近,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的热梗刷屏。

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苏超”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不仅点燃了球迷热情,更引发从流量传播到产业带动的连锁反应。谁能想到,这个非职业足球联赛竟藏着撬动城市发展的“密码”!

22198名观众 刷新了“苏超”观赛纪录

“太难抢了,每次放票都是秒没!”球迷们的感慨道出了“苏超”的超高人气。为了更好地承载球迷热情,徐州将对阵连云港队的比赛场地迁至徐州奥体中心,5月31日比赛当天,22198名观众涌入现场,刷新了“苏超”观赛纪录。

“苏超”到底有多火?开赛三轮,累计吸引超18万名球迷现场观赛,各主场城市上座率堪比职业联赛。第三轮场均15025人观赛的数据,已逼近中超(2024赛季场均观赛19431人),远超中甲联赛的场均9520人,展现出深厚的群众基础与赛事吸引力。

这场足球盛宴的影响力早已突破传统体育边界,从现场山呼海啸到网络全民造梗,上演精彩的“跨界接力”。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足球联赛#播放量突破8.2亿次,评论区里,球迷们更是化身“玩梗”达人——徐州队VS宿迁队时,“楚汉争霸”的戏称在社交平台刷屏;与连云港队对战时,“孙悟空冲破云龙山”“徐工造紧箍圈”等热梗层出不穷,不仅拉近了球迷与赛事的距离,更成为传播赛事文化的有力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与民间的“梗文化”互动,赛事突破体育边界。徐州文旅一句“大风起,云飞扬,徐州健儿征四方”,巧妙化用刘邦《大风歌》与连云港文旅的“俺老孙来也”隔空喊话,让地域文化在调侃中焕发新生,从绿茵场蔓延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为城市文化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

巨量算数显示,徐州队VS连云港队比赛当天,“徐州”关键词搜索指数突破270万,环比增长77%。借由这场足球赛事与“梗文化”的完美交融,徐州斩获了极高的曝光度。

涨幅超17%“苏超”的风,吹到了A股

流量带来的不仅是喧嚣,更是城市产业链变革的契机。从“流量围观”到“价值变现”,徐州本地企业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借势实现品牌突围。

考虑到5月31日比赛当天天气的不确定性,赛事运营方国体文化体育(徐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体徐州”)提前在每个观赛座位上放置了免费雨衣,贴心之举获球迷点赞。球迷李女士说:“主办方贴心地提供了雨衣,我们不用担心天气变化影响观赛体验了。”

国体徐州是由徐州国投集团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作为本次赛事的运营方,国体徐州秉持着专业、细致、周到的原则,从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商务开发、物料搭建、安全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投入到赛事筹备工作之中。

作为徐州赛区的冠名商,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系列健康饮品深入全省各赛区开展推广活动。随着赛事热度持续攀升,品牌曝光度呈几何级增长,实现了赛事流量向长效消费动能的转化,为品牌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力。

康力源作为主营笼式足球产品的徐州企业,赛事期间市场关注度飙升,端午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17%,截至6月3日12时,主力资金净流入达1141.8万元,印证了赛事对企业价值的强力赋能。

“比赛日人流量大,很多球迷和游客都光顾了我的摊位,收入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在徐州奥体中心附近经营米线的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赛事筹备阶段的安保调度、票务服务到赛事期间的场地运营、餐饮供应,每个环节为当地居民开辟了灵活增收的渠道,真正实现了“一场赛事,全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更深远的是城市形象重塑。外界对徐州的认知往往停留在“重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足球赛的举办,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赛场上的青春活力、城市配套的完善便捷、文旅资源的深厚积淀,全方位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抖音“徐州文旅”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足球+文旅”成为城市新标签,形成“体育引流、文旅留客”的可持续路径。

■绿茵热评

“苏超”

为何能燃爆彭城?

马思为

2比1的比分定格在徐州奥体中心的记分牌上,22198名观众的呐喊声浪穿透夜空——5月31日,“苏超”第三轮赛事在彭城大地的现象级火爆,早已超越一场业余足球赛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城市体育发展的鲜活样本。这场赛事之所以能点燃徐州,本质上是城市体育基因与现代赛事运营碰撞出的火花,更是地方文化认同在体育场景下的集体释放。

徐州足球的热度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自1994年甲A联赛江苏队以徐州为主场时,足球便在这里扎根生长;2025年春节,沛县“村界杯”三省十二城选手齐聚,55场“村超”大战;近日公示的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徐州65所学校上榜……长期积淀的足球文化,让“苏超”一落地彭城,就找到了丰沃的土壤。

从首轮主场战平强敌,到次轮客场补时头球绝平,再到第三轮主场取胜,赛场上的激情对抗更是将这份热度推向高潮。赛事运营的创新则让这份热度有了更坚实的载体。13支参赛队伍中的球员由职业球员、个体工商户、学生等各界人士组成,实现“你行你上”机制。徐州队中,从青春洋溢的在校学生,到经验丰富的职业球员,再到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他们在赛场上踢出了高水平的激烈对抗,让足球回归大众,让热爱突破门槛。

当赛场的热血碰撞遇上徐州细致入微的赛事服务,“苏超”的魅力进一步得到升华。5元的超低价门票,让更多市民能够走进赛场;国体徐州协调80辆观赛接驳车辆……更有无数市民自发参与志愿服务,共同营造出热烈、有序的观赛氛围。

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苏超”的发展保驾护航。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足球,明确将城市联赛作为文旅体融合新亮点。这种政策支持不是简单的资源投入,而是从顶层设计上打通了体育与城市经济的连接点。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抖音“徐州文旅”话题播放量突破5亿次,本土企业康力源股价涨幅超17%,外地球迷平均停留3天的消费模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