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云东一道街浮雕墙新立 讲述古代徐州文化融合的一段历史 都市晨报 | 2025-05-21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瑾

打造鲜活的徐州标识,5月的彭城七里经过前期建设,沿线遗址与景观焕发出崭新气象。景色宜人的云东一道街上,新增碑刻“江山无恙鹤归来”彰显出浓郁的诗韵,其附近的六面浮雕墙已安放妥当,时有行人驻足观赏。

浮雕里讲述了哪些徐州故事?浮雕前的马和骆驼雕塑有何用意?浮雕与街对面的代笔亭有何联系?

“5·18国际博物馆日”之前,徐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钊接受采访,详细介绍了其中的深刻含义。

缘起消失多年的“代笔亭”

陈钊介绍,此处浮雕景观的由来,还要从2016年的一次偶然发现说起。

当时,在云龙山东坡施工中发现了消失多年的“代笔亭”遗存,现场遗留的磐石上有“阿弥陀佛”四个字,相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用铁马鞭划出来的。根据史料记载,这处大磐石上原有一座“代笔亭”,命名取铁马鞭代笔写字之意。

在文博部门的推动下,云东文化街区的施工方专门为这一发现修改了图纸,将已规划的地库面积减少53平方米,成功保护下这处“关公马蹄印”岩石遗址。

在彭城七里建设中,代笔亭被列入复建项目,在其对面建设一组浮雕,对代笔亭的文化内涵加以解释也被提上了工作日程。

彭城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组织赵明奇、田秉锷、陈浩、原丰、陈钊等专家学者对浮雕方案进行了讨论,专家一致建议将浮雕的时间跨度覆盖整个南北朝,围绕古彭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提炼总结这一时期徐州的战略地位、文化特点和历史影响。

图说徐州“六大男主”故事

六幅浮雕的主题分别是《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经略中原 南北锁钥雄镇》《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南山俯窥 徒劳代笔铁鞭》《水陆壤沃 士有丰饱之资》《凿山为佛 高僧北上传法》,记载着六位南北朝时期著名历史人物在彭城大地上发生的故事。陈钊以徐州“六大男主”来归纳这些历史故事:“一世之雄刘寄奴、万里长城檀道济、白面书生王玄谟、英武有余拓跋焘、抚循边民薛虎子、入主云冈释慧纪。”

六幅浮雕前面的石碑上刻着前言及魏与刘宋时期对峙形势图,右侧有一匹小马和一头骆驼的雕塑,小马鎏金络头,骆驼屈膝昂首,造型特别。据介绍,骆驼是仿自徐州狮子山出土的北朝陶骆驼俑,马仿自茅村出土的彩绘陶鞍马俑,均有北朝风格。公元451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彭城,曾有骆驼、骡马馈南朝宋守将刘骏示好之举。这两件北朝文物见证了胡汉文化的交融,成为南北朝经贸往来与文明互鉴的实证。

彭城七里沿线日新月异。一项项鲜活的徐州标识正从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中活起来。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