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郭明婧
穿越彭城七里,丈量千年文脉。
漫步彭城七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脉络上。这里的一砖一瓦,皆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一景一物,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承载千年古城记忆的黄楼,到见证交通繁华的五省通衢牌坊;从文化传承的文庙大成殿,到城市起源的下园墩遗址……它们不仅是一处处地理意义上的重要地标,更是一颗颗在徐州历史长河中璀璨闪耀的明珠。
镜头记录历史、见证当下。今天,我们跟随不同时期的镜头,一同领略彭城七里几处标志性节点的古今变迁,在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中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五省通衢牌坊
通衢连四海,雕梁画栋新
曾经的五省通衢牌坊,在古老的徐州城北门外见证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青砖铺就的道路通向远方。这座木质牌楼始建于1818年,是清嘉庆年间河道总督黎世序为庆祝治水胜利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最初,牌坊仅在北面匾额书有“大河前横”四字,意为黄河横在徐州北门之前。1883年,徐州道台赵椿平重修牌坊时,在南面匾额书写了“五省通衢”,五省通衢牌坊也由此正式得名。
彼时,南来北往的客商经此络绎不绝,见证着徐州作为交通要冲的重要地位。后来,重建的五省通衢牌坊迁至故黄河畔,雕梁画栋间重现了曾经的样貌,斗拱飞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如今,五省通衢牌坊周边街道繁华、高楼林立,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也正以全新的姿态见证着徐州的交通通达,传递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文庙
文脉千年续,儒风万里扬
这张照片所定格标记的位置,正是一座承载着近千年历史的文化殿堂——文庙。照片里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却见证着儒家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流淌生长的痕迹,闪烁着文化传承的熠熠星火。照片拍摄时,它的名字叫孔子庙。今天,它是文庙里的大成殿。
老照片中,殿前的平台曾经承担着祭祀缅怀至圣先师孔子的重任。随着时光流转,当年恢宏场面在今天的文庙已再难寻觅。但大成殿两侧的厢房内陈列展示的孔子圣迹图和七十二贤图,也让儒家文化在袅袅香烟、钟磬和鸣中一展魅力风华。
曾经,这里被挑灯夜读的莘莘学子和通宵达旦的琅琅书声环绕;如今,这里被时尚潮流包围,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游客。文庙大成殿不只是徐州中心商圈里保留的典雅厚重的历史符号,更是在彭城七里历史文脉上迸发出的时代发展的脉搏。
黄楼
旧貌换新颜,东坡美名传
泛黄的老照片中,建筑墙体斑驳,周围树木稀疏,在岁月侵蚀中略显沧桑却仍保留着古朴庄重的气息,这是1913年8月《小说月报》杂志中记录下的黄楼。看到这张照片,脑海中似乎很难第一时间将它与今天的黄楼联系起来。
作为北宋时期徐州知州苏轼为纪念抗洪胜利所建之楼,它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见证了无数风雨变幻。虽历经多次重修,往昔的画阁飞檐仍在照片中可窥一二。
今天的黄楼外观双层飞檐,内部三层结构,在绿水蓝天的映衬下尽显恢宏气势。精心重建、多次修复的黄楼虽已不在原有位置,却仍然静静矗立在故黄河畔,以崭新的面貌讲述着这座城市的不屈精神与文化传承。
站在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北部起点,如今的黄楼不仅重现了昔日光彩,更在与镇河铁牛、问月舫、汴泗亭等景观的交相辉映中,成为徐州历史文脉不容忽视的标志性建筑。
鼓楼
晨钟暮鼓鸣,雄浑镇彭城
提起徐州的鼓楼,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陌生。但如果讲到“江北第一楼”,您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河清路上那座气势雄浑的建筑,可能还会想到节假日时曾有戴墨镜、身着汉服的徐州“小妮”在楼上潇洒地演奏三弦。
1937年,著名摄影师孙明经路过徐州时拍摄的照片中,留下了今天老辈徐州人记忆中鼓楼最初的样子。曾经的鼓楼,位于现在彭城路上苏宁西门的位置。那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徐州城的重要地标,主城区之一的鼓楼区便得名于此。
现在,这里是历史文脉彭城七里上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当游客们从江北第一楼下缓步穿过,身后是文庙街区,眼前是中心商圈的现代时尚,宛若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鼓楼诞生于徐州城区中轴线,在时光的长河中历经沧桑。这座古老的建筑,是岁月流转的见证者,是历史变迁的记录者。它在晨钟暮鼓间丈量着两千年的时光刻度,又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在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上讲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时代故事。
城下城遗址
叠城藏奇观,一眼阅千年
有些朋友可能会一眼就能认出这张照片的拍摄地——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彭城广场。广场北侧,一座座四合院整齐分布,升腾起城市的烟火气。彼时,城下城遗址就静静沉睡在这片土地之下,人们或许未曾深究过脚下的土地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繁华过往。
近年来,随着徐州老城区在市中心商圈高层楼宇的建设,富庶街地下、金地金鹰地下、彭城壹号地下……一片片曾经被黄河泥沙深埋地下的古城遗址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古城徐州千百年来的样子在考古人员的探索中逐渐清晰起来,而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只是古城徐州的一处缩影。
“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在这里徐徐展开:明代石板路下能看到宋代的青砖小道,仿佛时空在此交织对话;宋代的房屋或许又压在唐代的房基之上,见证着城市的更迭与延续;汉代的沟渠下也许又埋藏着战国时期的陶器碎片……文庙地下出土的陶片上镌刻的“彭城”,让古城徐州的地下遗址犹如一部立体史书,静静记录着跨越千年的城市年轮。
在历史的长河中,坚韧倔强的徐州人,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城市,书写着彭城大地的篇章。
插图依托AI技术绘制
原图由本报记者 齐浩 刘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