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15

遇到没有边界感的婆婆,该怎么办? 都市晨报 | 2025-04-03 

结婚三年的我,育有一个一岁八个月大的宝宝,带娃生活忙碌又艰辛。丈夫家明心疼我,便将老家的婆婆接来帮忙。起初家中氛围温馨,可渐渐的,在育儿观念和生活习惯上,我与婆婆的矛盾不断涌现。而面对这些问题,丈夫却只是嘴上安抚,毫无实际行动,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与痛苦之中。

婆婆来了

我和家明结婚三年了,有一个一岁八个月大的宝宝。带孩子的日子忙碌又辛苦,家明心疼我,便提议把他在老家的母亲接来和我们同住,想着能帮忙分担一些带娃的压力。

家明的老家离徐州挺远的,平日里我们也就过年的时候才回去一趟,和婆婆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在我的印象里,婆婆一直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每次回老家,她都会热情地招待我,对我也还算不错。所以,当得知婆婆要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心里虽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还是期待,想着有个人能搭把手,日子或许能轻松一些。

婆婆初到家中时,我满心欢喜,拉着她的手,带着她熟悉每一个房间,耐心细致地为她介绍各种电器的使用方法。婆婆笑着说我心细,还夸我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那几天,家里的氛围格外温馨,宝宝也对这个新加入的成员充满了好奇,总是黏在婆婆身边。

然而,平静的生活表象之下,一些细微的矛盾正悄然浮现。有一回,按照宝宝平日里的作息时间,我准备哄他入睡。可婆婆却在一旁兴致勃勃地与她的老姐妹大声通着电话。我无奈地瞥了婆婆一眼,轻声提醒她宝宝要睡觉了,声音小一点。婆婆随口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但宝宝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我的心里渐渐涌起了一丝不满。

还有一次,天气转凉的时候,我给宝宝穿上了舒适的毛衣和外套,婆婆却觉得宝宝穿得太少,执意要再给他套上一件厚棉衣。我跟她解释宝宝活动量大,穿太多会不舒服,而且容易出汗后着凉。婆婆虽不再坚持,可脸上却露出了不情愿的神情,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我带孩子的时候都是这么穿的,也没见有啥问题。”

这些小小的矛盾,虽然暂时没有对我们的关系造成太大的冲击,但却让我感到不愉快。我开始意识到,和婆婆一起生活,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简单,生活习惯和育儿观念上的差异,或许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而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希望能维持好这个家表面的和谐。

矛盾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婆婆的相处不仅未能渐入佳境,反而矛盾日益增多。

在照顾宝宝这件事上,婆婆的种种做法着实让我忧心忡忡。孩子尚年幼,肠胃功能还未发育健全,可婆婆却屡次将我们大人吃的饭菜喂给宝宝。我曾多次耐心向她解释,宝宝的饮食需格外谨慎,婆婆却不以为然,总是以她过去抚养家明的方式为借口,坚称家明就是这么吃大的,如今不也长得健健康康?

还有一回,宝宝拉了臭臭,我竟发现婆婆没有清洗干净,宝宝的屁股上还残留着污渍。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怒火在胸中翻腾。但我还是强压着心中的不满,温和地提醒婆婆,一定要把宝宝清洗干净,否则很容易红屁股。可她只是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敷衍地点了点头。

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婆婆对宝宝满是疼爱,却表达得有些“过了头”。她总喜欢用宝宝的餐具直接吃宝宝没吃完的饭菜,甚至还会亲宝宝的脸。我再三提醒她,希望她能改掉这些习惯,可婆婆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每回看到她这样,我的无名火便蹭蹭直冒,可念及她是家明的母亲,是家中长辈,我只能硬生生地把火气压下去,心中的憋屈却越积越多。

除了照顾宝宝的问题,婆婆在生活方面也让我大失所望。她一有空闲就刷抖音,家里的饭菜常常做得不合口味,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有时候甚至还会忘记关火,让我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发生什么意外。至于家务活,更是马马虎虎,地板拖不干净,家具上总是蒙着一层灰尘,衣服也洗得不够彻底,常常还有残留的污渍。看着家里乱糟糟的样子,我的心情愈发沉重。

原本满心期待婆婆的到来能为我们分担生活的压力,让我能稍稍松口气,可现实却事与愿违。如今的我,不仅要操心宝宝的一切,还要时刻留意家中的琐事,比之前更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丈夫无为

我曾满怀希望地向家明倾诉了与婆婆之间的种种矛盾,期望他能从中斡旋,与婆婆好好沟通一番,劝她改掉那些令人困扰的习惯。家明每次都耐心听我倾诉,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会找婆婆谈谈。然而,事实却总是令人失望,他每次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从未真正付诸行。

有一次,宝宝餐具的事情再次成为了导火索。我看到婆婆又用宝宝的餐具吃饭,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忍不住与她起了争执。或许是因为压抑太久,我的语气不由得加重了几分。婆婆立刻面露不悦,委屈地抱怨说我嫌弃她脏。争吵声引来了家明,他迅速走过来,一把将我拉到一边,轻声安抚我,让我不要生气。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婆婆说一句话,只是试图平息我的怒火。看着他那副和稀泥的样子,我的心中满是失望和无奈。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心情愈发沉重。每天都要面对婆婆的各种问题,而老公又不能真正解决,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找不到出口。或许,当初就不应该让婆婆来和我们同住。如果不是她来,我和家明或许还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抚养孩子,虽然辛苦,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心力交瘁。

我心里十分清楚,长此以往,这个家必将被矛盾的阴霾所笼罩,这样的状况绝不能再继续下去。思来想去,我觉得或许让婆婆回到老家,再聘请一位专业的月嫂来照料孩子,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的父母心疼我所遭受的痛苦,也愿意为我提供费用支持。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同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大山,让我举步维艰。婆婆早在多年前就与公公离了婚,让她回去,她便只能独自一人生活。家明担心婆婆回去后无人照料,生活孤单无依。

如今,我与婆婆的关系已然紧张到了极点,就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而我和家明之间,也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痕,曾经的无话不谈变成了如今的相对无言。我打从心底里不愿意看到这个家被争吵和怨恨所充斥,可现实却如同一只无情的大手,将我紧紧地按在无奈和痛苦的泥沼中。每念及此,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无助与彷徨,不知该如何才能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